百词典

《超化寺》

时间: 2025-05-07 07:09:35

诗句

隔竹微闻钟磬音,墙头脩绿冷阴阴。

山迎初日花枝靓,寺里清潭塔影深。

吾道萧条三已仕,此行衰病独登临。

简书催得匆匆去,暗记风烟拟梦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09:35

原文展示:

超化寺 王庭筠 〔金朝〕

隔竹微闻钟磬音,墙头脩绿冷阴阴。 山迎初日花枝靓,寺里清潭塔影深。 吾道萧条三已仕,此行衰病独登临。 简书催得匆匆去,暗记风烟拟梦寻。

白话文翻译:

隔着竹林隐约听到钟磬的声音,墙头上长长的绿色植物带来阴凉。 山峰迎接初升的太阳,花枝显得格外美丽,寺庙里的清澈潭水中倒映着深深的塔影。 我的道路萧条,三次辞官,这次因衰病独自登临。 公文催促我匆匆离去,暗中记下这风景,仿佛在梦中寻找。

注释:

字词注释:

  • 脩绿:长长的绿色植物。
  • 靓:美丽。
  • 萧条:冷落,不景气。
  • 三已仕:三次辞官。
  • 简书:公文。
  • 风烟:风景。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但诗中“吾道萧条三已仕”可能反映了作者对仕途的失望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庭筠,金朝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仕途的淡漠。此诗可能作于他辞官后,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王庭筠辞官后,游览超化寺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仕途的失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超化寺的静谧与美丽。首联以听觉和视觉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颔联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寺庙的宁静与深远。颈联和尾联则抒发了作者对仕途的失望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即将离去的无奈和对美景的留恋。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联:通过“隔竹微闻钟磬音”和“墙头脩绿冷阴阴”描绘了寺庙的幽静和自然的阴凉。
  • 颔联:通过“山迎初日花枝靓”和“寺里清潭塔影深”展现了自然景物的美丽和寺庙的深远。
  • 颈联:通过“吾道萧条三已仕”和“此行衰病独登临”抒发了作者对仕途的失望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尾联:通过“简书催得匆匆去”和“暗记风烟拟梦寻”表达了作者对即将离去的无奈和对美景的留恋。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墙头脩绿冷阴阴”中的“脩绿”比喻长长的绿色植物。
  • 拟人:如“山迎初日花枝靓”中的“山迎”赋予山峰以人的动作。
  • 对仗:如“吾道萧条三已仕”和“此行衰病独登临”中的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仕途的失望,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即将离去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钟磬音:寺庙的幽静。
  • 脩绿:自然的阴凉。
  • 山迎初日:自然景物的美丽。
  • 清潭塔影:寺庙的深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吾道萧条三已仕”表达了作者对仕途的什么态度? A. 热爱 B. 失望 C. 无所谓 D. 期待
  2. 诗中“寺里清潭塔影深”描绘了什么? A. 寺庙的幽静 B. 自然的阴凉 C. 自然景物的美丽 D. 寺庙的深远

答案:

  1. B. 失望
  2. D. 寺庙的深远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王庭筠的《超化寺》都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但王维的诗更注重意境的营造,而王庭筠的诗则更注重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金诗选》:收录了王庭筠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王维诗选》:收录了王维的诗作,可以与王庭筠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渔歌子 渔歌子 其二 渔歌子 渔歌子 樵夫四首 渔歌子·西风一叶下晴川 渔歌子 钓鱼效张志和体 渔歌子·愚人未识主人公 渔歌子 渔父 渔歌子 画菊 渔歌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人字头的字 送暖偎寒 页字旁的字 看板 乐卿 国尔忘家,公尔忘私 名山大川 青标 門字旁的字 摧结尾的成语 歺字旁的字 搑迹 广字头的字 李结尾的成语 班首 解民倒悬 求福禳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