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王逸人隐居》

时间: 2025-05-01 15:11:04

诗句

一径入千岑,幽人许重寻。

不逢秦世乱,未觉武陵深。

石转生寒色,云归带夕阴。

却愁危坐久,看尽暝栖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11:04

原文展示:

王逸人隐居
作者: 崔涂 〔唐代〕

一径入千岑,幽人许重寻。
不逢秦世乱,未觉武陵深。
石转生寒色,云归带夕阴。
却愁危坐久,看尽暝栖禽。

白话文翻译:

这条小径通向千重山岭,隐士愿意再次探访。
我没有经历秦朝的动乱,因此未曾意识到武陵的深邃。
石头在转角处显现出寒冷的色泽,云彩回归时带着晚霞的阴影。
然而我却为长时间的静坐而感到忧愁,看尽了黄昏时栖息的鸟群。

注释:

字词注释:

  • 一径:一条小路。
  • 千岑:千重山岭。
  • 幽人:隐士、隐居的人。
  • 秦世乱:指秦朝时期的动乱。
  • 武陵:指武陵的山水,典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
  • 石转:指石头的转角。
  • 生寒色:指石头显现出冷淡的颜色。
  • 云归:云彩回归,指日落时分的云彩。
  • 暝栖禽:傍晚时栖息的鸟类。

典故解析:

  • 武陵: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个理想的隐居之地,象征着人们向往的世外桃源。
  • 秦世乱:反映了历史上秦朝的暴政和动乱,暗示作者对社会动荡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涂,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山水田园诗见长,作品多表现隐逸生活和自然景色,反映个人的思想与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人心浮动之际,诗人通过隐居的生活表达对世事的思考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王逸人隐居》是一首描绘隐士生活的诗作,诗中描绘了隐士在幽静山林中的感受与思考。诗的开头以“一径入千岑”揭示了隐士的生活环境,透过小径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返璞归真的意境。诗人藉由“幽人许重寻”表达出隐士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自我内心的探索。

接下来的“不逢秦世乱,未觉武陵深”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动荡的敏感与思考,表明隐士未受到外界的影响,生活在一个理想化的空间。这里的“武陵”更是将隐居生活与陶渊明的理想世界联系在一起,表现出诗人对逍遥生活的向往。

“石转生寒色,云归带夕阴”的描写则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传达出隐士内心的孤独与沉思。最后的“却愁危坐久,看尽暝栖禽”则是对隐士生活的反思,长时间的静坐带来的不仅是宁静,还有一种对时间流逝与生命无常的感慨,表现出作者对生命的思索与惆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出隐居生活的美好与孤独,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世事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径入千岑:小路蜿蜒进入重重山峦,描绘出隐居的自然环境。
  2. 幽人许重寻:隐士愿意再次探访这片宁静的山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3. 不逢秦世乱:未曾经历乱世,体现出隐士生活的宁静与自得。
  4. 未觉武陵深:未曾意识到武陵的深邃,暗示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5. 石转生寒色:石头转角显露出寒冷的色泽,表现出自然的冷峻。
  6. 云归带夕阴:傍晚时分,云彩回归,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
  7. 却愁危坐久:长时间的静坐让人感到忧愁,反映出内心的孤独。
  8. 看尽暝栖禽:看尽了黄昏时归巢的鸟群,象征着生命的流逝和自然的循环。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千岑”比喻隐士的生活环境,强调其幽静与深邃。
  • 拟人:通过“云归带夕阴”赋予云彩以动作,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 对仗:如“看尽暝栖禽”,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动乱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千岑:象征着深邃、宁静的自然环境,寄托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幽人:隐士的形象,象征着远离尘世的智慧与自由。
  • 武陵:象征理想的隐居之地,表现对纯粹生活的向往。
  • 夕阴:传达出一种凄凉的美感,反映内心的孤独与思索。
  • 栖禽:象征生命的流逝与自然的循环,表现出对生命的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作者是谁? A. 王维
    B. 崔涂
    C. 李白
    D. 杜甫

  2. “千岑”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A. 一条小路
    B. 千重山岭
    C. 一片森林
    D. 一座城市

  3. 本诗表达了对什么生活的向往? A. 热闹繁华的生活
    B. 远离尘世的隐逸生活
    C. 追求权力的生活
    D. 追求财富的生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崔涂《王逸人隐居》:描绘隐士的孤独与自然的深邃,体现出对理想隐居生活的向往。
  • 陶渊明《桃花源记》:同样描绘理想的隐居生活,强调世外桃源的宁静与和谐,体现出对世俗的逃避与对自然的热爱。

通过以上对比,可以看出两位诗人在对隐逸生活的描绘上有着相似的主题,但表达方式各具特色,崔涂更侧重于个体的孤独与思索,而陶渊明则展现了一个理想化的社会。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研究》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王逸人隐居》这首诗的意境与内涵!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阅顾开封朝正稿 送谢应祥 送李献吉归汴 朱鹭 呈沈韵若师 辞众偈 过河北刘剩庵先生墓 凤岭 绵州早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辛字旁的字 恤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尸字头的字 我负子戴 厄字旁的字 虚声恫吓 目如悬珠 风卷残雪 包含琅的词语有哪些 北辙南辕 吴锦 朝趁暮食 折文旁的字 太阳能 兀字旁的字 云消雾散 名鞿利鞚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