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3:23: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23:21
沣上寄幼遐
作者:韦应物 〔唐代〕
寂寞到城阙,惆怅返柴荆。
端居无所为,念子远徂征。
夏昼人已息,我怀独未宁。
忽从东斋起,兀兀寻涧行。
罥挂丛榛密,披玩孤花明。
旷然西南望,一极山水情。
周览同游处,逾恨阻音形。
壮图非旦夕,君子勤令名。
勿复久留燕,蹉跎在北京。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诗人独自一人在城阙中感到寂寞,回想起家乡的柴荆,心中感到惆怅。整日无所事事,心中惦念远方征战的孩子。夏日的白昼,众人都已休息,唯有我独自怀念,心中难以平静。忽然从东斋起身,漫无目的地寻觅山涧。身边的灌木丛生,隐约可以看到孤独的花朵。向西南望去,心中涌起一股对山水的情感。回忆与友人同游的地方,倍感遗憾,难以再见。壮伟的理想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君子应当勤奋追求名声。不要再在燕地逗留,岁月在北京白白流逝。
作者介绍:韦应物(737年-792年),字子云,唐代诗人,生于长安,晚年任职于扬州。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乡土的热爱著称,尤其擅长写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诗人身处城市之时,因思念远方的儿子而感到孤独与惆怅。诗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反映了唐代士人的情怀。
《沣上寄幼遐》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家乡与亲人的思念。开头两句“寂寞到城阙,惆怅返柴荆”生动地描绘了孤独的城市生活,诗人对故乡的怀念愈加深刻。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端居无所为,念子远徂征”反映出一种无所事事的迷茫感,既有对远方亲人的牵挂,也有对自身理想的思考。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逐渐从内心的孤独走向自然的探索,“忽从东斋起,兀兀寻涧行”展现了他在自然中寻求慰藉的状态。诗中提到的“罥挂丛榛密,披玩孤花明”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透过对花朵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孤独中的美感。
最后几句则是对理想的追求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强调了志向的实现需要时间和努力,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整首诗在情感基调上表现出一种惆怅却又坚定的态度,既有对亲情的眷恋,也有对未来的期许。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反映了唐代士人的孤独感与对理想的追求,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又深邃的情感。
诗词测试:
诗中“惆怅返回柴荆”中的“柴荆”指的是什么?
A. 城市
B. 乡村
C. 战场
D. 书房
诗人对待理想的态度是:
A. 随意
B. 急躁
C. 努力追求
D. 放弃
“勿复久留燕”中的“燕”指代什么地方?
A. 北京
B. 燕京
C. 乡村
D. 西南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