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7:39: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7:39:31
高林滴露夏夜清,
南山子规啼一声。
邻家孀妇抱儿泣,
我独展转何时明。
夏夜的高林中,露水滴落,清凉宜人;南山的杜鹃鸟啼叫一声。我听见邻居的寡妇抱着孩子在哭泣,而我却在这里独自辗转,心中不知何时才能明朗。
诗中提到的“子规”不仅仅是杜鹃鸟的叫声,古代诗人常用其声代表思乡之情。杜鹃在春夏季节啼叫,常被人们视为传达离愁别绪的象征。诗中提到的邻家寡妇和孩子的哭泣,反映了社会中的悲欢离合,尤其在夏夜的宁静与悲伤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作者介绍:韦应物(约737—792),唐代诗人,字子云,号浩然,世称“韦江州”。他以诗歌见长,尤以古体诗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韦应物在诗中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时期正值唐代,社会安定,但也伴随着个体的孤独与无奈。诗人可能因个人经历或社会观察,引发对生命、孤独与情感的深思,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期盼。
《子规啼》是一首具有浓厚情感色彩的诗。诗的开头通过描绘高林滴露的夏夜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然而这种宁静并未能掩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杜鹃的啼声在诗中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情感的寄托。它仿佛在诉说着某种深藏的哀伤和思乡之情。
接着,诗人转向邻家的寡妇和她哭泣的孩子,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诗人独自一人,无人倾诉,内心的孤寂与邻人的悲伤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寂寞的画面。这种孤独感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助,正如“我独展转何时明”所表达的那样,未来的希望似乎遥不可及。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让读者体会到在宁静的夏夜中,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以及对生活的思索与对未来的迷茫。这种情感的共鸣,使得诗歌超越了个体的体验,触及到更广泛的人生哲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子规”指的是哪种动物?
“邻家孀妇抱儿泣”中的“孀妇”是什么意思?
诗人感到孤独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