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28: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8:07
罢笔笺头,听莺柳上,莺啼恰似伊人唱。
循声不见绿罗衣,心中滋味是惆怅。
九水弯流,千山叠嶂,浮槎欲纵无从放。
余生恨不作银钩,随时照得花模样。
停止在纸上写字,听那黄莺在柳树上鸣叫,莺啼声恰似爱人在歌唱。
循着声音却看不见那身穿绿罗衣的女子,心中滋味满是惆怅。
九条河水弯弯流淌,千山层叠高耸,想要去漂浮的木筏却无从放纵。
余生恨不能化作一根银钩,随时都能照见花的模样。
作者介绍:崔荣江是当代诗人,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感,反映了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春日的午后,诗人于春日的美景中感受到了一种孤独与惆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与之失之交臂的遗憾。
《踏莎行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诗人内心的惆怅。首句“罢笔笺头”便带出一种放下的姿态,似乎不愿再用文字去记录眼前的美好,而是选择倾听自然的声音。紧接着,黄莺的鸣叫与伊人的唱声相结合,形成了诗中最动人的意象。
而“循声不见绿罗衣”一句,则传递出一种无奈与惆怅,尽管声音如此动听,但却无法寻到那位美丽的女子,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失落。接下来的“九水弯流,千山叠嶂”,诗人利用广袤的自然景象,反衬内心的孤独感和对自由的向往。
最后两句“余生恨不作银钩”,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渴望能如银钩般随心而动,照见心中那份难以获得的美好。整首诗在自然与情感的交融中,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与丰富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失落,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黄莺”象征着什么?
“余生恨不作银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