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52: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52:58
踏莎行 其三 醉后作
作者:王士禛 〔清代〕
屈子离骚,史公货殖。
直须一石懵腾醉。
胸中五岳不能平,
何人解识狂奴意。
修竹弹文,绿章封事。
聊将笔墨供游戏。
茂陵若问马卿才,
飘飘大有凌云气。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的离骚和司马迁的历史叙述的感慨,直言自己醉酒后直至陶醉。内心的五岳无法平静,谁能理解我这狂妄的心意?诗人写着修竹,弹奏着文采,封存着绿章的公文,随意地用笔墨作些游戏。如果茂陵的马相如问起我的才华,那我无疑是那种有凌云之志的人。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士禛(1640-1715),清代诗人,字季恭,号香溪。王士禛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和才思敏捷著称,常以自然为题材,表现个人情感与历史感悟。
创作背景
《踏莎行 其三 醉后作》写于王士禛晚年,正值清代盛世,诗人心中充满对个人理想和历史责任的思考。酒后作诗,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洒脱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
《踏莎行 其三 醉后作》是一首蕴含深刻思考的词作,诗人通过屈原与司马迁的典故,引发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反思。开篇提到屈原的《离骚》和司马迁的《史记》,不仅显示了诗人对历史的敬仰,也暗含他与历史人物的共鸣。
“直须一石懵腾醉”一句,展现诗人在醉酒状态下的放纵与洒脱,这种狂放的态度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接下来的“胸中五岳不能平”表明诗人内心的压抑与不安,五岳象征着他内心的重担,尽管醉酒,仍然无法逃避现实的困扰。
“何人解识狂奴意”一句,诗人自称“狂奴”,表达了对外界的不解与对自我的认同,这种情感极具个性化,展现了他对自由的渴望和对世俗的反叛。后面的“修竹弹文,绿章封事”则体现了诗人对文人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化的追求,竹子的修长象征着高洁的气质。
最后的“茂陵若问马卿才,飘飘大有凌云气”,诗人以马相如自喻,表现出自己志向高远的豪情,尽管身处酒醉之中,依然不忘追求理想与抱负。这首词在形式上流畅自然,内容上深邃而富有个性,集中体现了王士禛的文人情怀与历史责任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历史与个人的结合,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展现出文人特有的情怀与个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屈原的《离骚》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爱情的思考
B. 对国家的忠诚与理想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朋友的怀念
王士禛在诗中提到的“狂奴”指的是?
A. 自我放纵的文人
B. 忧愁的诗人
C. 忘却烦恼的酒客
D. 追求自由的野人
“胸中五岳不能平”中的“五岳”象征着什么?
A. 自然之美
B. 内心的重担
C. 社会的压力
D. 友情的羁绊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王士禛的《踏莎行 其三 醉后作》,并从多个角度进行欣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