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0: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0:03
和靖州判官陈子从山水图十韵·彭蠡归舟
作者: 魏了翁 〔宋代〕
外物羁絷人,无退亦无遂。
愧彼自由身,朝发夕予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外物束缚的无奈感受,尽管没有退却,但也无法有所成就。诗人感到羞愧的是,那些自由自在的人能够随心所欲,早晨出发,傍晚就能够到达目的地。
“彭蠡归舟”中的彭蠡,指的是彭蠡湖,古代文人常以此地的景象来表达归隐和自由的理想。诗中提到的“自由身”,也与古人对自然与自由的追求密切相关。
魏了翁,字子庚,号清庵,南宋时期的诗人和书法家,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具有浓郁的山水情怀。
此诗创作于魏了翁对山水图的描绘时,可能受到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表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束缚的无奈。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对自由的向往。开篇“外物羁绊人”,直接点出外在环境对人的束缚,接着以“无退亦无遂”展现出身处困境的无奈。在与自由人对比的过程中,诗人将自身的局限与他人的自由形成鲜明对比,使得情感更加深刻。最后的“朝发夕予至”不仅描绘了理想中的自由生活,也反映出诗人对现状的无奈和渴望,形成了一种对比与冲突,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外在束缚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外物羁绊人”中的“外物”指的是什么?
诗中的“无退亦无遂”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朝发夕予”体现的是什么样的生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