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晚风》

时间: 2025-07-27 16:20:34

诗句

晚日暄温稍霁威,晚风豪横大相欺。

作寒作冷何须怒?

来日一霜谁不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6:20:34

晚风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晚日暄温稍霁威,
晚风豪横大相欺。
作寒作冷何须怒?
来日一霜谁不知。

白话文翻译:

傍晚的太阳温暖而明亮,稍微的风似乎带着一丝威势;
晚风强劲,似乎在与阳光相斗。
天气变冷或变暖何必生气呢?
明天的霜寒,谁又不是早已知道的呢?

注释:

  • 晚日:傍晚的太阳,指日落时的景象。
  • 暄温:温暖的阳光。
  • 稍霁:稍微晴朗,表示天气的变化。
  • 豪横:形容风势强劲、粗暴。
  • 作寒作冷:太阳下山后,天气开始变冷。
  • :指生气、愤怒。
  • 一霜:指早晨的霜,象征寒冷的天气。
  • 谁不知:表示人人都知道的道理。

典故解析:

该诗并未引用特定的古代典故,但反映了自然界变化与人类情感之间的关系,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阮郎,南宋著名的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诗人晚年,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与自然变化交织,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内心的沉思与感悟。

诗歌鉴赏:

《晚风》通过描绘傍晚的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自然变迁的感慨。诗中的“晚日”与“晚风”形成鲜明对比,前者给人温暖的感觉,而后者则带来了一丝寒意,反映出昼夜交替的无常和自然界的变化。诗人并未对这些变化表示愤怒,反而表现出一种淡然处之的态度,认为“作寒作冷何须怒”,展现了他对自然规律的理解与接受。同时,最后一句“来日一霜谁不知”,不仅是对未来天气变化的预见,也隐含着对人生无常的哲学思考。这种淡泊的心境,表明了诗人以一种超然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变化,体现了宋代士人的智慧与豁达。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晚日暄温稍霁威”:傍晚的太阳温暖而明亮,似乎在显示一种威严。
    • “晚风豪横大相欺”:傍晚的风势强劲,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似乎在与阳光争斗。
    • “作寒作冷何须怒?”:天气变化时,何必因此而生气呢?
    • “来日一霜谁不知”:明天早上的霜寒,大家心里都明白,这是一种自然规律。
  • 修辞手法:

    • 对比:晚日的温暖与晚风的强劲形成鲜明对比,表现自然的多样性。
    • 拟人:将晚风描绘为“豪横”,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的情感特征,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理解与接受,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以及对人类情感与自然规律之间关系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晚日:象征温暖与宁静。
  • 晚风:象征变化与无常,反映出生活中的挑战与应对。
  • :象征寒冷与未来的不可预测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晚风豪横”中的“豪横”意指什么?
    A. 温柔
    B. 强劲
    C. 温暖
    D. 平静

  2. 诗中的“谁不知”暗示了什么?
    A. 一切都是未知的
    B. 人们早已知道天气变化
    C. 没有人在乎
    D. 诗人自己也不知道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杨万里的《晚风》相较,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象,但更多地反映了战争带来的忧虑与不安,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杜中丞书院新移小竹 塞上 送严大夫赴桂州 昭应官舍 送李评事使蜀 南中 冬夜感怀 长安春游 答寄芙蓉冠子 归昭应留别城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生字旁的字 无所不能 现结尾的成语 凵字底的字 补天浴日 丿字旁的字 長字旁的字 令闻广誉 皇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齿颊挂人 无行 祝鮠之佞 业字旁的字 凶犯 预言 包含经的词语有哪些 牵役 蛇行鳞潜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