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点绛唇》

时间: 2025-05-05 09:40:11

诗句

过眼溪山,向来都是经行处。

骖鸾人去。

冷落吹箫侣。

小立江亭,愁对蒹葭浦。

无情绪。

酒杯慵举。

闲看江枫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40:11

原文展示:

点绛唇
作者: 卢炳 〔宋代〕

过眼溪山,向来都是经行处。
骖鸾人去。冷落吹箫侣。
小立江亭,愁对蒹葭浦。
无情绪。酒杯慵举。
闲看江枫舞。

白话文翻译:

这一路走过的山水,往事如烟,仿佛都是匆匆的过客。
骑着骖鸾的朋友已然离去,留下我独自一人,冷清得连吹箫的伴侣也不见了。
我在江边的小亭子里,愁苦地面对着芦苇荡。
心中无情绪,酒杯懒得举起。
只好闲闲地观赏江边的枫树在风中舞动。

注释:

  • 骖鸾:古代传说中的神鸟,常用来形容乘坐华丽车马的人。
  • 蒹葭:芦苇,生长在水边,常用作诗词中的意象,代表孤独和忧伤。
  • 酒杯慵举:形容无心喝酒,心情低落。
  • 江枫:江边的枫树,常象征秋天和凋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炳,字子文,号云溪,南宋诗人,擅长词,风格婉约,情感细腻。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反映出当时士人的淡泊与孤寂。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士人们因战乱或个人原因而多感孤独和思乡之情,卢炳在这首词中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当前孤寂心境的抒发。

诗歌鉴赏:

《点绛唇》是一首情感深邃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孤独和对往事的追忆。开篇的“过眼溪山”,便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流逝的风景,令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诗人把自己与自然景观结合,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下来的“骖鸾人去”,暗示着朋友的离散,进一步加深了孤独感。

在“愁对蒹葭浦”中,蒹葭作为一种象征,往往代表着孤独与忧愁。诗人在江边小亭中,面对着芦苇荡,心中不禁涌现出对往事的感慨。在这个孤寂的环境中,诗人“无情绪,酒杯慵举”,可见内心的失落与无奈。最后一句“闲看江枫舞”,虽是平淡,却透出一种无所事事的消极态度,似乎在无心中寻找一丝慰藉。

整体来看,卢炳的这首词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反映了内心的情感波动,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过眼溪山,向来都是经行处:描绘了诗人走过的风景,暗示岁月如流,过往已成追忆。
  • 骖鸾人去:朋友离去,形象地表达了孤独的心境。
  • 冷落吹箫侣:未能找到知音,愈加感到孤寂。
  • 小立江亭,愁对蒹葭浦:小亭子里静立,面对芦苇,愁绪加重。
  • 无情绪。酒杯慵举:心情低落,连喝酒也显得懒散。
  • 闲看江枫舞:最终选择以观看自然来麻痹自己,试图寻求内心的安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往事比作“过眼溪山”,形象而生动。
  • 拟人:江枫“舞”,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强了画面的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环境和个人情感,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友人的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山:象征着自然之美与生命的流逝。
  • 蒹葭:代表孤独和忧愁,常用来表达对失去的怀念。
  • 江亭:诗人的栖息之地,象征着孤独的庇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骖鸾人去”意指: A. 朋友离去
    B. 人生旅途
    C. 自然景观

  2. “酒杯慵举”表达了诗人的: A. 喜悦心情
    B. 无奈与失落
    C. 享受生活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卢炳的《点绛唇》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展现了对往事的追忆与孤独心境。两者在情感的细腻描写上有相似之处,但李清照的词语更加婉约,情感更为激烈,反映出女性诗人在面对孤独时的不同心境。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相关查询

水龙吟 多丽(中秋) 南歌子(己未和韵) 蓦山溪(和鹜州晏倅酴醿) 南歌子(次东坡端午韵) 朝中措(熟水) 蓦山溪(端午有怀新淦) 殢人娇 其二 曾韵寿词 滴滴金·当初本合蟾宫里 夜行船(吕倩)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魚字旁的字 阴阳学 贼秃秃 阜字旁的字 于心不忍 折文旁的字 月陂 持表度天 露才扬己 平平泛泛 烟炎张天 身字旁的字 应征 辛壬癸甲 卝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