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07: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07:30
巨轴载厚地,沈沈惟九幽。
日月所不烛,鬼神或拘囚。
负臣与支祁,亦为舜禹忧。
靦彼世上儿,对面行奸偷。
国章幸可脱,天刑此焉投。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沉重而幽暗的世界,像巨大的轴承压在大地上,令人感到无比沉重。这个地方连日月的光辉也照不亮,鬼神也可能被囚禁。诗中提到的古代贤君舜和禹也为那些负有重任的臣子感到忧虑。面对世俗的儿女,行事奸诈与偷窃。幸运的是,国家的法令可能逃脱了惩罚,但天命却依然在此降临。
韩元吉,宋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乱与变革的时代。其作品常反映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情感真挚。
《远游十首》是在社会动荡和个人理想的碰撞中产生的,诗人通过对古代贤君的追忆,寄托了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与对现实的不满。
这首诗以深沉的语调描绘了一个阴暗、沉重的社会状态,表现了诗人对当时世道的不满与忧虑。开篇提到“巨轴载厚地”,这是对社会沉重负担的形象化表达,随之而来的“沈沈惟九幽”则进一步渲染了这一氛围,暗示了人们在黑暗中挣扎的无奈。
“日月所不烛,鬼神或拘囚”则显示出诗人对光明与真理的渴望,正如日月照亮世间一般,然而现实却让人失望。接下来提到的舜禹,代表着古代理想统治者的形象,诗人将自己的忧虑寄托于古代的贤君,表明对现状的失望与对未来的希冀。
最后的“国章幸可脱,天刑此焉投”则是对社会公正的思考,尽管国家的法令有时能够逃避惩罚,但最终无法逃脱天意的制裁。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沉重与希望之间徘徊,既有对现实的批判,也有对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社会黑暗与人性丑陋的揭露,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渴望与对现实的失望,反映了对古代贤君的追忆与对当代的不满,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与历史深度。
诗中提到的“巨轴”主要象征什么?
A. 光明
B. 责任与负担
C. 历史
“日月所不烛”暗示了什么?
A. 光明的存在
B. 现实的黑暗
C. 自然的变化
诗中提到的舜与禹象征着什么?
A. 现代人
B. 古代的贤君
C. 失败者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韩元吉的这首诗更为沉重,李白的作品充满豪情与壮志,而韩元吉则通过沉重的语调反映了对现实的深刻思考,两者在风格与情感上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