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13: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13:23
原文展示:
应召赴京道上有作 其三 方孝孺 〔明代〕
客路喜暄暖,初冬天始寒。 近京风俗异,逆浪水程艰。 人语吴音杂,渔歌楚调酸。 畏途非好友,怀抱若为宽。
白话文翻译:
在旅途中,我欣喜于天气的温暖,尽管已是初冬,天气开始变冷。 接近京城,风俗习惯变得不同,逆着波浪前行,水路艰难。 人们的语言中夹杂着吴地的口音,渔夫的歌声带着楚地的酸楚。 在这令人畏惧的旅途中,若没有好友相伴,我的心情如何能宽慰?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孝孺(1357-1402),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字希直,号潜溪,浙江绍兴人。他以忠诚、正直著称,因反对朱棣(后来的明成祖)篡位而被杀。方孝孺的诗文多表现其忠贞不屈的精神和对时局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方孝孺应召赴京途中所作,反映了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以及对即将面对的政治环境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中“客路喜暄暖”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温暖天气的欣喜,也隐喻了对即将到来的政治环境的期待。然而,“近京风俗异,逆浪水程艰”则透露出诗人对未知环境的忧虑和对旅途艰难的感慨。后两句“人语吴音杂,渔歌楚调酸”则通过地域文化的差异,加深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感和对家乡的思念。最后一句“畏途非好友,怀抱若为宽”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渴望和对未来的不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以及对即将面对的政治环境的忧虑。通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包括对温暖天气的欣喜、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友情的渴望和对未来的不安。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