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07: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07:33
甲戌谒邓世昌祠
作者:刘斯奋
百年国运旋,
纽枢在甲午。
四海已平波,
屹屹忠魂拄。
这首诗表达了在甲午战争的历史背景下,国家的命运经历了百年的波折,而甲午作为历史的关键时刻,决定了国家的兴衰。如今四海的动荡已然平息,昔日为国捐躯的忠臣英灵,仍然屹立不倒,支撑着国家的精神。
刘斯奋,现代诗人,生于20世纪,致力于用古典的形式表达现代的情感与思考。他的作品常常关注国家与历史,情感真挚,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创作于对甲午战争及其后果的反思中,诗人以邓世昌祠作为背景,表达对历史的缅怀与对忠魂的敬仰,旨在唤起人们对国家和历史的责任感。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凝练了历史的深邃与复杂。开篇即引入“百年国运旋”,一语道出国家在甲午这一历史节点的巨大变迁,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接下来的“纽枢在甲午”,则清晰地指出了时间的节点,这种历史的意识让人深思,仿佛是对历史的警醒。
“四海已平波”一句,表现了在经历了动荡之后的宁静,诗人通过对比,突显出历史的曲折与反复。最后以“屹屹忠魂拄”收尾,表达了对为国捐躯者的崇敬与怀念。忠魂如山,支撑着国人的精神,诗中流露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激发了人们对国家未来的责任感。
整首诗简洁而富有力量,展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对忠诚精神的追求,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警示意义。
整首诗通过回顾历史,表达了对忠魂的怀念与敬仰,同时警醒人们铭记历史,珍视国家的未来。
甲午战争的年份是:
A. 1894
B. 1900
C. 1911
诗中提到的“忠魂”是指:
A. 诗人的情感
B. 为国捐躯的英雄
C. 四海的安宁
诗中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 个人的奋斗
B. 国家命运的变迁
C. 自然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