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甲戌谒邓世昌祠》

时间: 2025-05-07 09:07:33

诗句

百年国运旋,纽枢在甲午。

四海已平波,屹屹忠魂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07:33

原文展示:

甲戌谒邓世昌祠
作者:刘斯奋

百年国运旋,
纽枢在甲午。
四海已平波,
屹屹忠魂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在甲午战争的历史背景下,国家的命运经历了百年的波折,而甲午作为历史的关键时刻,决定了国家的兴衰。如今四海的动荡已然平息,昔日为国捐躯的忠臣英灵,仍然屹立不倒,支撑着国家的精神。


注释:

字词注释:

  • 百年国运旋:指国家的命运在百年间经历了多次波动。
  • 纽枢:关键的枢纽,指甲午这一历史节点。
  • 四海已平波:指四方的动乱已经平息,国家的局势稳定。
  • 屹屹忠魂拄:形容忠臣的灵魂像山一样屹立,支撑着国家的精神。

典故解析:

  • 甲午:指的是1894年甲午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转折点,战争的失败使得国家陷入深重的危机。
  • 邓世昌:清末海军将领,为国牺牲,象征着忠诚与牺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斯奋,现代诗人,生于20世纪,致力于用古典的形式表达现代的情感与思考。他的作品常常关注国家与历史,情感真挚,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创作背景:

创作于对甲午战争及其后果的反思中,诗人以邓世昌祠作为背景,表达对历史的缅怀与对忠魂的敬仰,旨在唤起人们对国家和历史的责任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凝练了历史的深邃与复杂。开篇即引入“百年国运旋”,一语道出国家在甲午这一历史节点的巨大变迁,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接下来的“纽枢在甲午”,则清晰地指出了时间的节点,这种历史的意识让人深思,仿佛是对历史的警醒。

“四海已平波”一句,表现了在经历了动荡之后的宁静,诗人通过对比,突显出历史的曲折与反复。最后以“屹屹忠魂拄”收尾,表达了对为国捐躯者的崇敬与怀念。忠魂如山,支撑着国人的精神,诗中流露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激发了人们对国家未来的责任感。

整首诗简洁而富有力量,展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对忠诚精神的追求,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警示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百年国运旋:暗示历史的循环往复,国家的命运如同轮回般经历了许多曲折。
  2. 纽枢在甲午:甲午是历史的关键时刻,意味着国家命运的转折点。
  3. 四海已平波:在经过动荡之后,国家的局势得以稳定。
  4. 屹屹忠魂拄:忠臣的精神如同大山般支撑着国家,象征着不屈不挠的力量。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百年国运旋,四海已平波”,形成了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忠魂”比喻为“大山”,形象地表达出忠诚和坚韧的精神。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回顾历史,表达了对忠魂的怀念与敬仰,同时警醒人们铭记历史,珍视国家的未来。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国运:代表国家的兴衰与命运,象征着历史的变迁。
  • 忠魂:象征为国捐躯的英雄精神,体现出牺牲与奉献的崇高品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甲午战争的年份是:
    A. 1894
    B. 1900
    C. 1911

  2. 诗中提到的“忠魂”是指:
    A. 诗人的情感
    B. 为国捐躯的英雄
    C. 四海的安宁

  3. 诗中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 个人的奋斗
    B. 国家命运的变迁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长恨歌》 (白居易)
    • 同样关注历史与情感,表达对过去的追忆与感慨。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 两首诗都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但《春江花月夜》更侧重于自然美景,而《甲戌谒邓世昌祠》则深刻关注历史与民族精神。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现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与现代社会的对话》
  • 《近代历史中的文学反思》

相关查询

芝朮歌 失调名 侧犯·暮霞霁雨 南柯子/南歌子 其二 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 浣沙溪(四之一) 苏幕遮·燎沉香 诉衷情(商调) 南乡子(商调) 解蹀躞(商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睠顾回隐 遮天映日 疏宕不拘 同字框的字 癞虾蟆想吃天鹅肉 三点水的字 反璞归真 包含枣的词语有哪些 羊字旁的字 猿马意 黹字旁的字 茧馆 溺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米珠薪桂 饿开头的成语 非字旁的字 有幸不幸 胸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