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琅邪三十二咏 其六 醉翁亭》

时间: 2025-08-12 17:19:11

诗句

醉翁虽已没,遗构在山阿。

不比陶潜石,清时乐自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2 17:19:11

原文展示:

醉翁虽已没,遗构在山阿。不比陶潜石,清时乐自多。

白话文翻译:

醉翁虽然已经去世,但他的亭子仍然矗立在山坡上。与陶渊明所居的石头相比,这里清雅的氛围更是乐趣多多。

注释:

  • 醉翁:指的是欧阳修,他的《醉翁亭记》使得这座亭子名声大噪。
  • 遗构:遗留的建筑,这里指的是醉翁亭。
  • 山阿:山坡、山边。
  • 陶潜:指陶渊明,著名的隐士和诗人,以其田园诗著称。
  • 清时乐自多:在这清幽的环境中,乐趣自然多得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韦骧,字子华,号风子,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曾任官职,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醉翁亭的环境中,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及对陶渊明隐逸生活的向往。正值宋代,文化繁荣,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人对自然与悠闲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醉翁亭》通过对醉翁亭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诗中提到的“醉翁虽已没,遗构在山阿”不仅是对醉翁的怀念,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与人事无常的感慨。亭子作为一种人造景观,承载着过去的记忆与情感,成为人与自然对话的桥梁。

诗中“清时乐自多”的句子,传达了在清新环境中,人的内心感受到的悠然自得。与陶渊明的生活相比,醉翁亭呈现出的不仅是一个静谧的空间,更是一个人们可以在其中享受生活乐趣的场所,这种对比也反映了诗人对不同生活态度的思考。

在形式上,韦骧的诗句简练而富有哲思,清新而自然,既有对历史的追念,又有对当下生活的赞美,恰如其分地展现了宋代文人追求超然物外的心态。整首诗在意境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给人以深思与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醉翁虽已没:醉翁(欧阳修)已经去世,表现对其的追念。
  2. 遗构在山阿:遗留下来的亭子仍然矗立在山坡上,象征着历史的延续。
  3. 不比陶潜石:与陶渊明所居的石头相比,暗示一种生活方式的不同。
  4. 清时乐自多:在这样的清幽环境中,乐趣自然多得很多,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醉翁亭与陶潜的石头对比,突显不同的生活态度。
  • 拟人:将亭子赋予生命,表达对过去的怀念与对自然的热爱。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围绕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文历史的思考,强调人与自然及历史的紧密联系,反映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醉翁亭:象征着文化与历史的积淀。
  2. 山阿:自然环境的美好,带有宁静的氛围。
  3. 清时:表达一种纯净与悠闲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醉翁亭的作者是?

    • A. 陶渊明
    • B. 韦骧
    • C. 欧阳修
  2. 诗中提到的“陶潜”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 A. 陶渊明
    • B. 李白
    • C. 杜甫
  3. 诗歌表达了对什么的追求?

    • A. 权力
    • B. 自然与悠闲生活
    • C. 财富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韦骧的《醉翁亭》和陶渊明的《饮酒》,两者均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韦骧更强调人文历史的延续,而陶渊明则更多体现隐逸的生活哲学。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韦骧与宋代山水诗研究》

相关查询

锦堂春·坠髻慵梳 驻马听·凤枕鸾帷 倾杯·冻水消痕 迷神引·一叶扁舟轻帆卷 斗百花·飒飒霜飘鸳瓦 少年游(十之四·林钟商) 倾杯·离宴殷勤 两同心(二之一·大石调) 醉蓬莱·渐亭皋叶下 竹马子·登孤垒荒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调嘴弄舌 包含置的词语有哪些 东南竹箭 聿字旁的字 弱开头的成语 走避 赤手起家 无故呻吟 笃耨 包含钵的成语 伫想 巳字旁的字 几席 香字旁的字 乘车戴笠 飞字旁的字 厄字旁的字 悲声载道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