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赠僧辨端》

时间: 2025-04-26 02:25:59

诗句

南僧如竹{上竹下韦},在处即成林。

虽去常人发,不异常人心。

邈哉端上人,所得趣向深。

云泉香火里,日夕长苦吟。

为我有时名,踏雪来相寻。

相寻缘底事,论诗复鸣琴。

我是折腰吏,衣带尘土侵。

何以谢吾师,恨无虞师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25:59

原文展示:

赠僧辨端
作者: 王之道 〔宋代〕

南僧如竹上竹下韦,
在处即成林。
虽去常人发,
不异常人心。
邈哉端上人,
所得趣向深。
云泉香火里,
日夕长苦吟。
为我有时名,
踏雪来相寻。
相寻缘底事,
论诗复鸣琴。
我是一折腰吏,
衣带尘土侵。
何以谢吾师,
恨无虞师金。


白话文翻译:

这位南方的僧人就像竹子一样,竹子在他身边生长,随处都成了树林。虽然他远离常人的烦恼,却不曾超脱常人的内心。啊,端上人真是渊博深邃,得到的趣味方向也极为深远。在云泉的香火之中,他日夜苦吟。为了我,他有时还会名声在外,踏雪而来寻我。相寻的缘由又是什么呢?我们便是论诗再奏琴。我不过是一个低贱的官吏,衣带上沾满了尘土。如何才能报答我的老师,真是遗憾没有足够的金钱。


注释:

  • 南僧: 指南方的僧人,暗含对高僧的敬仰。
  • 竹上竹下韦: 比喻僧人像竹子一样,意指他的修行高洁。
  • 邈哉: 形容高远超脱。
  • 端上人: 指代僧人,表达敬意。
  • 云泉香火: 形容寺庙的环境,暗示静谧的修行生活。
  • 踏雪来相寻: 描述僧人不畏艰难,特意前来探访。
  • 折腰吏: 指自己身份卑微的官吏。
  • 虞师金: 形容没有金钱来报答师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常以哲理和人情为题材,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王之道对僧人辨端的崇敬之情,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僧人高洁思想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自己身份的卑微与无奈。诗中反映了当时士人对宗教的关注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赠僧辨端》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僧人深厚的敬意和赞美,还表达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诗的开头通过“南僧如竹”描绘了僧人高洁的形象,竹子生长的环境暗示着僧人所处的道德与精神境界,给人以清新之感。接着,诗人通过“虽去常人发,不异常人心”来表达僧人虽远离世俗,却并未完全脱离人间的情感,这是一种深刻的洞察。

在后面的诗句中,诗人深切地描绘了僧人的修行生活,日夕苦吟,似乎在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另一方面,诗人通过“我是一折腰吏,衣带尘土侵”对比了自己的卑微身份,表现出对僧人高洁生活的向往和对自身境遇的无奈。

最后,诗人在感叹“何以谢吾师,恨无虞师金”中流露出对师恩的感激与却无力回报的遗憾,深化了全诗的情感。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反思,展现了士人与僧人之间的精神交流,表现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南僧如竹上竹下韦: 形容僧人的修行高洁,生活环境清幽。
  2. 在处即成林: 僧人的存在本身就像是成林,意指影响深远。
  3. 虽去常人发,不异常人心: 强调僧人虽远离世俗,却无法完全摆脱人心的牵绊。
  4. 邈哉端上人: 对僧人深厚的敬意,形容其修行的高深。
  5. 所得趣向深: 僧人所追求的精神境界是深邃的。
  6. 云泉香火里,日夕长苦吟: 描绘僧人的修行生活,充满清幽与宁静。
  7. 为我有时名,踏雪来相寻: 表达僧人为自己特意前来,显示对友谊的珍视。
  8. 相寻缘底事,论诗复鸣琴: 他们的交流不仅是情谊,还有对诗歌的共同爱好。
  9. 我是一折腰吏,衣带尘土侵: 对比自己卑微的身份与尘世的束缚。
  10. 何以谢吾师,恨无虞师金: 对师恩的感激与报答无能的遗憾。

修辞手法:

  • 比喻: “南僧如竹”比喻僧人的修行境界。
  • 对仗: “云泉香火里,日夕长苦吟”形成对比,增加诗歌的韵律感。
  • 夸张: 通过“恨无虞师金”来强调对师恩的重视和自我价值的低估。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高洁僧人生活的向往,表现了士人与僧人之间的精神共鸣,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卑微身份的无奈与遗憾,展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僧: 象征高洁与超脱,代表理想中的人生态度。
  • : 象征坚韧与高洁,强调精神境界。
  • 云泉: 体现清静的修行环境,象征灵性与内心的宁静。
  • 香火: 代表宗教信仰与精神追求。
  • 尘土: 代表世俗的烦恼与束缚,强调身份的卑微。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南僧”代表什么?

    • A. 世俗的官吏
    • B. 高洁的僧人
    • C. 富贵的商人
  2. 诗人对自己的身份是如何描述的?

    • A. 高贵的官员
    • B. 一折腰吏
    • C. 一个隐士
  3. “何以谢吾师,恨无虞师金”中的“虞师金”意指什么?

    • A. 师恩的无以回报
    • B. 对金钱的渴望
    • C. 对老师的不满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赠僧志安》: 另一首表达对僧人尊敬的诗作。
  • 《寻隐者不遇》: 王维的诗,反映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赠僧志安》: 由李白所作,表达对僧人志安的崇敬与思考,主题相似但风格稍显不同,更加豪放。
  • 《题临安邸》: 杜甫的作品,反映士人在现实中的无奈与理想的追求,探讨了诗人的身份与责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王之道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神仙 杂诗 杂曲歌辞。古离别 敕移橘栽 夜归 兴安乳洞 不雨一绝 卜居遣兴一首 卜居漫赋 编联偶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巳字旁的字 起攒 忠款诚信 研究生 角字旁的字 诰戒 豸字旁的字 文章憎命 歪八竖八 髿鬺 禽困覆车 言简意深 子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能者为师 衣字旁的字 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西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