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36: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6:30
林中即鹿人,常为虎所即。
虎岂援鹿者,亦各求其食。
趋利不顾害,祸患安可息。
古来遯世土,轻彼用智力。
在森林中的鹿与人,常常受到老虎的攻击。
老虎怎么可能帮助鹿呢,它们各自追求自己的食物。
人们追逐利益而不顾及危险,灾祸又怎能停止呢?
自古以来,隐居于世的人,轻视那些依靠智谋的人。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号节庵,南宋时期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古意》创作于梅尧臣隐居的时期,反映了他对世俗生活的思考及对隐士生活的赞美。诗中通过鹿与虎的比喻,探讨了人性与利益之间的关系。
《古意》通过生动的比喻,阐述了人类在生活中的利害关系。诗中“鹿”和“虎”的形象,代表了弱者与强者之间的斗争。鹿作为弱者,常常受到虎的攻击,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生存法则的描述,更是对人类社会中权力与利益关系的隐喻。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生存的残酷,强调了弱者在强者面前的脆弱无助。而后两句则引导读者思考,追求利益而不顾及后果的态度,最终可能导致灾难的降临。诗人用“趋利不顾害,祸患安可息”警示人们,要理性地看待追求利益的行为,提醒世人应该有远见,避免因短视而引发的祸端。
在形式上,诗句简洁而有力,语言直接,富有哲理性。整体上,梅尧臣通过《古意》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寄托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人性、利益与道德的深刻思考。
林中即鹿人,常为虎所即。
描述了鹿与人间的冲突,暗示人与自然之间的斗争。
虎岂援鹿者,亦各求其食。
强调了自然界的自私本性,虎与鹿之间并无同情可言。
趋利不顾害,祸患安可息。
警醒人们在追逐利益时,要警惕随之而来的风险。
古来遯世土,轻彼用智力。
反映了对隐居生活的赞赏,强调了智谋与世俗的对立。
整首诗强调了对人性自私的深刻理解,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赞美,提醒人们在追逐利益时应避免盲目。
诗中“鹿”与“虎”分别象征什么?
“趋利不顾害”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
诗中“古来遯世”是指什么?
答案:
在王维的《山居秋暝》中,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梅尧臣的《古意》则更侧重于人性与利益的冲突,两者在表达意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侧重点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