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0:48: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0:48:59
感皇恩 有赠
作者: 王寂 〔元代〕
宝髻绾双螺,蹙金罗抹。
红袖珍珠臂。
十三弦上,小小剥葱银甲。
阳关三叠遍花十八。
雁行历历,莺声恰恰。
洗尽歌腔旧呕哑。
坐中狂客,不觉琉璃杯滑。
缠头莫惜与金钗插。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女子的装扮与妆容,头发盘成双螺髻,身着金色的罗裙,红袖上佩戴着珍珠手臂;在十三弦的乐器上,轻轻弹奏着,仿佛剥开了葱绿的银甲。阳关的曲调在花丛中反复回响,像雁阵在空中飞翔,黄莺的歌声也如同节拍般动听。歌声洗净了往日的沉闷,坐在旁边的狂客不觉间,酒杯滑落,似乎沉醉于这美妙的音乐中。即使是缠头的发饰,也不惜与金钗相互交错。
王寂,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咏物抒情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蕴藉深情,注重音韵之美。
《感皇恩 有赠》是一首以音乐、舞蹈为背景的抒情诗,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沉醉,反映出当时社会对文人雅士和女性美的欣赏。
《感皇恩 有赠》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女子的妆容与音乐的美好。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的华丽装扮,尤其是“宝髻绾双螺,蹙金罗抹”,将女子的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接着,作者转向音乐的描绘,“十三弦上,小小剥葱银甲”,这不仅传达了音乐的优雅,也传达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与沉醉。
“阳关三叠遍花十八”这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音乐的悠扬与离愁。雁阵和莺声的描写则进一步丰富了诗的意境,营造出一种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氛围。最后一句“缠头莫惜与金钗插”则是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洒脱。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展示了王寂高超的艺术才华。
整首诗通过对美丽女子和音乐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欢愉交织的情感。
“宝髻绾双螺”中的“宝髻”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阳关三叠”最初指的是什么?
诗中“坐中狂客”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