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7:11: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7:11:53
《初葺遗老斋二首》
作者:苏辙
为留十步南墙竹,
莫怪门前鸟雀多。
陋巷何妨似颜子,
势家应未夺萧何。
诗书懒惰何曾读,
气息调匀不用呵。
多病从来少宾客,
杜门今复几人过。
为了留一片竹子在南墙旁,
不要怪门前鸟儿雀儿多。
这陋巷何妨像颜回那样,
显贵之家怎么能夺走萧何的风范。
我懒于读书,诗书又何曾读过,
心气调和无需喘息。
常因多病而少客人,
如今闭门又有几人来访。
苏辙(1039-1112),字子美,号阮亭,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之弟,以诗、词、文闻名。其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常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该诗作于苏辙隐居期间,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态度及对世事的感慨。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反映出他对生活境况的自嘲与淡然。
苏辙的《初葺遗老斋二首》以简单朴素的语言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孤独。首联以“十步南墙竹”开篇,描绘了隐居环境的自然景致,表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珍惜。接着提到“门前鸟雀多”,暗示了生活的喧闹与热闹,与内心的平静形成对比。
中间部分,诗人以“陋巷何妨似颜子”表达了对隐居身份的自豪,尽管身处简陋之地,但只要能保持高尚的品德与修养,何必在乎外界的评判。同时,通过“势家应未夺萧何”,赋予了隐居者一种高贵的自我认同,表明虽无显赫的家世,但依然可以拥有崇高的道德追求。
后两联则转向自我反思,诗人承认自己对诗书的懒惰,暗示了内心的失落与懈怠。“多病从来少宾客”,无疑在表露他身体的脆弱与隐居生活的孤独。最后一句“杜门今复几人过”,以轻松的口吻道出了隐居生活的孤寂,抒发出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人际交往的无奈。
整首诗在沉静中透出哲思,既有对个人处境的反思,也有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苏辙独特的生活哲学。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认同与向往,通过对生活的反思,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苏辙的《初葺遗老斋二首》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权利的渴望
B. 对隐居生活的肯定
C. 对名利的追逐
D. 对世俗的失望
诗中提到的“颜子”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孟子
B. 颜回
C. 孔子
D. 荀子
“多病从来少宾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忧伤与孤独
B. 快乐与满足
C. 希望与期待
D. 愤怒与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