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0:05: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0:05:28
天寒渐觉雁声疏,新月微微玉漏初。
海峤只宜今日去,故乡已过十年馀。
发稀岂易胜玄冕,眼暗应难写谏书。
阁下群公尽高思,谁能携酒访贫居。
天寒了,渐渐听到几声远处的雁叫,新月微微升起,时光刚刚开始流逝。
海峤(海边的山)今天正适合出行,而我已离开故乡十多年。
我年纪渐长,头发稀疏,难以再承受高官厚禄,眼睛也变得暗淡,写谏书的能力很难维持。
阁下和各位官员都在思考高远的理想,谁又能携酒来访我这个贫困的居所呢?
姚合(约一〇九八—一一八七),字景甫,号孟玉,唐代诗人,曾任职于中书省,后为宰相,诗风清丽,擅长写景抒情,尤其以寒冬、夜晚的描写见长。
此诗作于冬夜,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随着年岁的增长,诗人意识到自己在官场的无力感,寄希望于高官的关怀。
姚合的《冬夜书事寄两省阁老》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与思乡之情。诗的开头通过“天寒渐觉雁声疏”描绘出冬夜的寒冷和孤寂,雁声的稀疏更是加深了这种孤独的氛围。接着,作者以“新月微微玉漏初”的意象,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海峤只宜今日去,故乡已过十年馀”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十年的时光让他愈发感受到离家的遥远与孤寂。诗人在面对岁月流逝时,心中无奈,感慨“发稀岂易胜玄冕,眼暗应难写谏书”,对自己年老色衰、官职的无奈感慨,体现了他对权力与智慧的失落感。
最后两句“阁下群公尽高思,谁能携酒访贫居”,呼唤高官的关注和人情的温暖,表达了对友谊和人性关怀的渴望。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个人境遇的反思,更是对社会关系和人情冷暖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冬夜寒冷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情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新月”象征着什么?
“发稀岂易胜玄冕”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诗人希望谁能够来访?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