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27: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27:52
游灵光寺
李尚理 〔明代〕
为寻野趣叩禅扉,
路入桥南近翠微。
地静惟铺青草色,
山高岂碍白云飞。
昙花贝叶来僧榻,
萝月松风满客衣。
似此幽光真个好,
何妨临水坐苔矶。
为了寻求野外的趣味,我敲响了寺院的禅门,
沿着桥走向南边,来到翠绿的山微处。
地面宁静,只有青草铺展,
高山又怎能妨碍白云飞翔。
昙花和贝叶的芬芳飘来,落在僧人的榻上,
月光透过藤萝,松风拂面,满衣皆香。
这样的幽静光景实在美好,
何妨在水边坐在苔藓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尚理,明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其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见长,形成独特的风格。李尚理的诗多具有清新自然、情致幽雅的特点。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游览灵光寺时,意在表达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明代文人对山水的热爱及追求内心平和的情感。
《游灵光寺》是一首描写自然与心灵交融的古诗,诗中的意境深邃,情感细腻。开篇以“为寻野趣叩禅扉”引入,直接展现了诗人寻求自然与心灵宁静的动机。接着通过“路入桥南近翠微”,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面,仿佛让读者感受到那份清新与幽静。
诗中“地静惟铺青草色,山高岂碍白云飞”,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地面上的青草与高山上的白云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接下来的“昙花贝叶来僧榻”,则通过自然的细节描绘出一种禅意的生活,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佛教文化的尊重与向往。
最后两句“似此幽光真个好,何妨临水坐苔矶”,诗人明确表达了心灵的满足与对自然美的向往,坐在苔藓上,临水而坐,展现了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呼应了整首诗的主题: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表现出一种向往简朴生活的情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哲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叩禅扉”意指什么?
A. 敲门
B. 敲打石头
C. 敲打树木
D. 敲窗户
“地静惟铺青草色”中的“静”字有什么含义?
A. 大声
B. 宁静
C. 热闹
D. 忙碌
诗人最终选择在哪里坐?
A. 山顶
B. 茅屋
C. 苔藓上
D. 桥上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