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金丹诗四十八首 其十》

时间: 2025-04-25 03:12:31

诗句

莫论仙骨莫求丹,此理玄玄有正门。

迷者少能知返本,教人藉此以为根。

龟蛇大小宜频给,日月精华且总吞。

只自明师分剖后,难为荒野作丘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3:12:31

原文展示:

莫论仙骨莫求丹,此理玄玄有正门。
迷者少能知返本,教人藉此以为根。
龟蛇大小宜频给,日月精华且总吞。
只自明师分剖后,难为荒野作丘坟。

白话文翻译:

不要去谈论仙人的身体,也不要追求长生的丹药,这些道理深奥而有正当的入口。迷失的人难以知晓回归本源的道理,教导人们借此作为根基。龟和蛇的大小都要适时地供应,日月的精华也要尽量吸取。只有在明师的指点下,才能剖析明了,否则在荒野中难以建立自己的道场。

注释:

  • 仙骨:指的是修道者所具备的神秘体质。
  • :指炼制的长生不老药。
  • 迷者:指那些迷失在外物中的人。
  • 龟蛇:象征长寿和智慧的动物,常用于道教文化中。
  • 日月精华:指自然界的精华和能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继先,字子华,宋代道士,著名的道教诗人。他的作品多涉及道教哲学,强调内修和自我认识。

创作背景:

《金丹诗四十八首》是张继先对道教内丹术的阐释,这首诗试图揭示修道的真谛,强调理解和回归本源的重要性。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道教哲学,主旨在于抛弃对外在事物的执着,强调内心的修行与认知。开头两句“莫论仙骨莫求丹”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观点,仙骨与丹药被视为外在追求,实际上并不重要。接下来的“此理玄玄有正门”则引导读者关注内在的修行之道,暗示真正的智慧在于对自身的反思与回归。

诗中反复提及“迷者”和“教人”,揭示了对迷失者的关怀,同时也体现了传道者的责任。龟蛇的意象不仅富有道教文化的深意,还暗示着修行者应当吸纳自然的精华,融入天地的力量。

最后,诗歌以“明师分剖后”作为结尾,强调了明师的重要性,暗示在修行的过程中,得到正确的指导是至关重要的。全诗语调平和而深邃,既有哲学的思考也有对修行者的鞭策。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莫论仙骨莫求丹:劝诫人们不要过于关注外在的修行方式。
  2. 此理玄玄有正门:强调内在的道理深奥而有其正当的入口。
  3. 迷者少能知返本:指迷失的人难以理解回归本源的道理。
  4. 教人藉此以为根:教导人们应以此为根基。
  5. 龟蛇大小宜频给:提示修行者应当适时地吸取自然的智慧。
  6. 日月精华且总吞:强调要吸取天地的精华。
  7. 只自明师分剖后:强调在明师的指导下才能理解。
  8. 难为荒野作丘坟:暗指在无指导的状态下修行是困难的。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修行与自然的龟蛇相联系,寓意深远。
  • 对仗:如“日月精华且总吞”,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内在修行与明师指导的重要性,倡导读者关注自身的内心修行,而非外在的物质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仙骨:象征修道者的理想状态。
  • :代表长生与追求。
  • 龟蛇:象征智慧和长寿。
  • 日月:象征自然的力量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仙骨”主要代表什么?

    • A. 外在的身体
    • B. 修道者的理想状态
    • C. 一种药物
    • D. 迷失的象征
  2. 诗人认为迷失的人能否理解“返本”的道理?

    • A. 能
    • B. 不能
    • C. 有时能
    • D. 完全依赖他人
  3. 诗中提到的“明师”指的是?

    • A. 明亮的老师
    • B. 能够指导修行的人
    • C. 自然的力量
    • D. 书本上的知识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道德经》:同样探讨内在修行和道理的经典。
  • 李白的《月下独酌》: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和内心的追求。

诗词对比:

  • 比较张继先的作品与王维的《鸟鸣涧》,两者都强调自然与内心的和谐,但张继先更注重道教的哲学思考,而王维则更侧重于诗歌的意境和自然描写。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柳含烟•本意 柳含烟 其四 柳含烟 其三 柳含烟 其二 柳含烟 其一 柳含烟 本意 柳含烟 柳 柳含烟 咏柳 柳含烟 金城 柳含烟 本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白首穷经 解帖 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覆盂之固 乌裘 逐渐 依葫芦画瓢 丶字旁的字 玉叶金枝 下火 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足字旁的字 生字旁的字 馬字旁的字 幽秽 蛟龙得雨 包含牧的词语有哪些 提土旁的字 至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