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度仪堂四首》

时间: 2025-04-26 02:49:00

诗句

近户皆林杪,元非妆点成。

山中行不遍,雨后看尤清。

桃向天边种,云从岭上生。

不通鸡犬到,时听度鸾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49:00

题度仪堂四首

作者: 张继先 〔宋代〕

原文展示

近户皆林杪,元非妆点成。
山中行不遍,雨后看尤清。
桃向天边种,云从岭上生。
不通鸡犬到,时听度鸾笙。

白话文翻译

庭院附近的树木都已经稀疏,根本不是经过修饰打扮而成的。
在山中行走无法遍历,雨后景色更显清晰。
桃树种在天边,云彩从山岭上升起。
这里不通鸡犬之声,偶尔能听到悠扬的乐声。

注释

  • 林杪: 指树木稀疏的样子。
  • 妆点: 装饰、打扮。
  • 行不遍: 行走走不完全。
  • 尤清: 更加清晰。
  • 桃向天边种: 桃树种在远方的天边。
  • 度鸾笙: 指乐器,鸾笙是一种古代的乐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继先,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风貌。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深刻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张继先隐居生活时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的场景描绘出一幅清幽的山林景象,体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题度仪堂四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山中幽静的环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生命的思考。诗的开头“近户皆林杪”描绘出一种清幽自然的景象,住户附近的树木稀疏,给人一种闲适、宁静的感觉。接着“山中行不遍,雨后看尤清”句中,作者用“行不遍”表达了山中行走的难度与山水的辽阔,而“雨后看尤清”则暗示雨后的清新和自然的美丽。随后“桃向天边种,云从岭上生”描绘了桃树的生长与自然景观的和谐。最后一句“不通鸡犬到,时听度鸾笙”则是对生活的向往,渴望远离尘嚣,享受那种宁静的生活。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细致描写,传达了作者对隐逸田园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对自由与宁静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近户皆林杪: 说明周围环境清幽,树木稀疏,给人一种自然的感觉。
    • 元非妆点成: 强调这不是人为修饰,而是自然的真实状态。
    • 山中行不遍: 表达山中行走的困难,景色辽阔,无限。
    • 雨后看尤清: 雨后的景色更加清晰,体现了自然的美丽。
    • 桃向天边种: 桃树生长在远方,象征着向往。
    • 云从岭上生: 云彩从山岭上升起,描绘了自然的动态美。
    • 不通鸡犬到: 这里没有鸡犬之声,表示宁静的环境。
    • 时听度鸾笙: 偶尔能听到乐器的声音,增添了文化气息。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心境相结合。
    • 拟人:云彩似乎有生命,给人以灵动之感。
    • 对仗: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意象分析

  • : 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纯粹。
  • : 代表美好与希望,诗中桃树的种植暗示着对未来的期许。
  • : 象征着变化与自由,云的生长给人一种无拘无束的感觉。
  • 鸾笙: 代表艺术与文化,增添了诗的深度与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近户皆林杪”意指什么? A. 树木茂盛
    B. 树木稀疏
    C. 种植桃树

  2. “山中行不遍”中的“行不遍”意为? A. 行走完全
    B. 行走困难
    C. 行走轻松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的美景与宁静生活,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张继先的诗更侧重于对隐逸生活的追求,而王维则在诗中融入了更多的情感与哲理。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閒閒道士求题息斋竹 将别薇屋上钟况洲先生 丁巳仲春返扬小游,慨赋八律 其三 真宗奉圣祖玉清昭应宫十一首 九月十八夜宿莱州海庙夜分登亭望月观海呈伯温舍人 春雪 泛舟侍宴应制 送林宪副 题边鲁生墨竹为汪大雅 恭承宗伯陈秋涛师移惠双桐树子当春深畅生赋诗奉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骇开头的成语 羽字旁的字 扣盘扪烛 霓裳羽衣 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闪身 乚字旁的字 看风驶篷 私字儿的字 耳字旁的字 小字头的字 引唱 片甲无存 纱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戎柄 发上冲冠 实心眼 辨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