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9:41: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41:47
作者: 陈伟 〔当代〕
类型: 古诗词
百花摧尽仍风雨,残红又遭磨洗。折木惊鸾,荒波咽月,九十韶光馀几。儒冠溺矣。负书剑年年,电奔云驶。如此江山,奈何嘉树尽成枳。苍苍若然未死。劝星辰抖擞,来降多士。日岂难亡,天犹可补,待舞龙媒飞骑。勾芒揽辔,看万蕊舒红,千峰削翠。铁幕穿雷,海空浮晓霁。
花儿虽已凋零,依然遭受风雨的侵袭,残余的花瓣也遭到洗刷。折断的枝条惊动了凤凰,荒凉的波涛吞没了月亮,九十年的光阴还剩下多少呢?儒生的帽子都要淹没了。负着书剑走过年年岁岁,闪电奔走,云彩飞舞。这江山如此,怎奈好树变成了枳树。苍苍大地似乎还未完全死去。劝星辰振作起来,降临多才之士。太阳难道会消亡,天空还可以修补,等着舞龙的媒人飞骑到来。勾芒揽住缰绳,看万千花蕊绽放,千峰削成翠绿。雷声穿透铁幕,海天一色,浮现出晨曦的光辉。
陈伟,生于当代,诗风独特,善于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他的作品常常融入个人经历和社会观察,展现出深刻的情感与思考。
《齐天乐》创作于对社会变迁的思考中,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社会现象,传达出对历史的感悟与对未来的希冀。诗中蕴含着对人事无常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齐天乐》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篇,诗人在花瓣凋零的意象中,反映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与对美好事物变迁的无奈。开头的“百花摧尽仍风雨”,表明了大自然的无情与人事的变幻,随后“折木惊鸾”和“荒波咽月”的描绘,进一步加深了对失去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时光的追问,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忧虑,尤其是“儒冠溺矣”的句子,揭示了知识和理想在现实面前的脆弱。
在后半部分,诗人转向积极的展望,“劝星辰抖擞,来降多士”,呼唤有才之士的到来,显示出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最后的“海空浮晓霁”则象征着新生与希望的曙光,表明尽管面临困境,仍要勇敢面对,努力追寻光明的未来。
本诗通过对自然与人事的描绘,反映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无奈的感慨。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同时也在警醒人们珍惜当下,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诗中提到的“残红”指的是什么?
“劝星辰抖擞”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期待?
诗中提到的“嘉树尽成枳”是指:
对比陈伟的《齐天乐》和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李白通过豪放的风格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慨叹,而陈伟则在细腻的描写中透露出对时代变迁的忧虑。两者在意象的使用上各有千秋,李白更强调豪情壮志,而陈伟则注重内心的感受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