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9:31: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9:31:29
怀鸣禽
周密 〔宋代〕
竹树环幽栖,积翠何森森。
鸣禽不知数,日夕传好音。
居然谢嚣,宛若居山林。
哢清孤枕晓,声碎花房深。
笙竽杂天籁,鼓吹无哇淫。
物我自两忘,彼此无机心。
髽奴不解事,探鷇稍见侵。
忽动择木志,一去不可寻。
鸥鸟骇海翁,智莫欺鱼禽。
何以慰寂寥,静对空愔愔。
风篁落纤月,谁伴清宵吟。
在幽静的竹树丛中栖息,绿意盎然,郁郁葱葱。
鸣叫的鸟儿不知有多少,日复一日传递着美好的音调。
这里远离喧嚣,宛如隐居在山林中。
清晨的鸟鸣轻轻响起,声声在深花房中回荡。
笙和竽的声音交织,鼓声和吹声不再喧嚣。
我与物我之间自已忘却,彼此间没有任何机心。
那些不懂世事的仆人,探查鸟雀也稍显侵扰。
忽然间决定选择树木的志向,一去便无法追寻。
海鸥惊吓了海中的老人,智慧无法欺骗鱼和鸟。
如何来安慰这寂寥,静静对着空灵的心境。
风吹竹林,月光洒落,谁能陪伴我在清幽的夜晚吟唱呢?
作者介绍:周密(1232年-1298年),字君衡,号无心,南宋末年人,著有《浪淘沙》、《东周列国志》等。其诗风清新淡雅,以写景抒情见长。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生活的矛盾,周密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喧嚣世俗的厌倦。
《怀鸣禽》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的竹树、鸣禽、清晨的声音,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林图景,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和谐的氛围。诗人在此环境中感受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物我两忘的境界使他摆脱了世俗的纷扰。通过“笙竽杂天籁,鼓吹无哇淫”一句,表达了他对和谐美妙音乐的渴望,强调了自然之音的纯净与世俗音乐的喧哗之间的对比。
同时,诗中对于“髽奴不解事”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无奈与对自身生活状态的思考。最后,诗人以“静对空愔愔”结束,既是对寂寥的自省,也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展现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厌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述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A. 喧闹的城市
B. 幽静的竹林
C. 热闹的市场
答案:B
“物我自两忘”表达了什么样的境界?
A. 迷失自我
B. 与自然融为一体
C. 追求名利
答案:B
诗人如何看待世俗的喧嚣?
A. 享受
B. 厌倦
C. 无所谓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