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51: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51:03
古塞下曲
作者: 周密 〔宋代〕
塞下枣已红,胡马号北风。
传闻右贤王,万骑围云中。
云中太守猛如虎,夜开城门纳降虏。
十丈高旂沉黑云,一尺捷书飞白羽。
武皇但喜奏捷频,岂知白骨高如城。
边城百战胜常少,一胜惟著将军名。
将军成名战士死,去年战士今无几。
血染黄沙草不青,万里阴云哭胡鬼。
塞下曲,不忍闻,何人为我达汉君。
武功本是辅文具,愿君偃武而修文。
塞外的枣子已经红了,胡人的马在北风中嘶鸣。
听说右贤王的军队,万骑围住了云中。
云中的太守猛如虎,夜里打开城门接纳降虏。
十丈高的旗帜沉入黑云,一尺长的捷报如白羽飞来。
武皇只喜爱频频奏捷,岂知白骨堆积如城。
边城百战胜利常少,一胜只留将军的名声。
将军成名战士却死去,去年战士今已无几。
鲜血染红了黄沙,草木不再青翠,万里阴云为胡人哀哭。
塞下的曲调,让人不忍倾听,谁能为我向汉君传达?
武功本是文治的辅佐,愿君停止武力而修文治。
作者介绍
周密(1232年-1298年),字公谨,号梅溪,宋代诗人、词人、散文家,曾任官职,较有政治与军事背景。他的诗作多关注国家与民生,风格沉郁而深刻。
创作背景
《古塞下曲》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多事之秋,边疆频繁发生战争,诗人通过对战争场面的描绘,反映出对士兵生命的无奈和对武力的思考。
《古塞下曲》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士兵的悲惨命运。诗的开头以“塞下枣已红”引入,营造出一种边塞的自然景象,然而随之而来的“胡马号北风”却让人感受到战火的紧迫和战争的氛围。诗中提到的“右贤王”和“云中太守”暗示了历史上真实的战争情景,展示了英雄的光辉与士兵的牺牲之间的对比。
后半部分的转折极为重要,诗人通过“武皇但喜奏捷频,岂知白骨高如城”一句,深刻揭示了战争带来的惨痛代价。这里的“白骨”不仅是士兵的象征,更是对战争无情的控诉。诗中清晰地传达了对胜利的质疑,强调了在无数战斗中,胜利往往伴随着更多的牺牲。
最后,诗人以“愿君偃武而修文”结束,表达了对和平与文治的渴望,反映出一种深刻的历史责任感与对人类命运的关切。这种情感在今天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的描绘,表现出对士兵生命的悲痛与对武力的反思,最终呼吁重视文治、追求和平,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思考与对人性关怀的情怀。
诗中提到的“右贤王”是指哪个方向的王?
诗中提到“白骨高如城”,主要表达了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愿君偃武而修文”表达了什么思想?
答案:1.B 2.B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