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1:10:39
诗词名称: 暮春叹
作者: 陆游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春深桃李争时节,千团红云万堆雪。
东风一夜吹欲空,曲径平池烂如缬。
城门猎猎双青旗,羲和促辔西南驰。
中原未有澄清日,志士虚捐少壮时。
白话文翻译:
春天已经深了,桃花和李花争相开放,形成了千团红云和万堆白雪的美景。
东风一夜之间吹来,似乎要把这一切吹空,曲折的小径和水池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辉,如同绣品一般。
城门前,青色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羲和驾着太阳车向西南疾驰。
可中原大地上,依然没有明朗的天日,志士们却在虚度年华,错过了少壮的时光。
注释:
- 桃李: 指桃树和李树,常用来比喻年轻的女子。
- 千团红云万堆雪: 形容春天繁花似锦,色彩鲜艳。
- 东风: 春天的风,象征着春暖花开的季节。
- 曲径平池: 曲折的小路和水平的池塘。
- 猎猎: 形容旗帜在风中飘扬的样子。
- 羲和: 传说中的太阳神,驾着太阳车。
- 澄清日: 清澈明亮的日子,象征和平与安定。
- 志士: 有志向的人,通常指追求理想与报国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和爱国者。他的诗作以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为主,风格豪放,情感真挚,常常流露出对社会时局的忧虑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暮春叹》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和外敌入侵的背景下,陆游深感国家危机与个人理想的矛盾,借春天的美景感叹时光的流逝和志士的无奈。
诗歌鉴赏:
《暮春叹》是陆游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现实的感慨结合在一起的作品。诗中的春景描绘细腻生动,桃李争艳,东风送暖,营造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画面。然而,随着对春天的赞美,诗人却转而表达对国家现状的忧虑和对志士的惋惜。尤其是最后两句,诗人以“中原未有澄清日”来描绘国家未能恢复和平的现状,感慨志士们在动荡中虚度光阴,流露出深深的无奈与失落。这种强烈的对比使得整首诗更具深度,既有春天的美丽,也有战乱的悲哀,展现了陆游作为爱国诗人的情怀与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深桃李争时节: 描述桃花和李花在春天盛开的美丽场景。
- 千团红云万堆雪: 用比喻的手法,形容花朵繁多,色彩鲜艳。
- 东风一夜吹欲空: 说明春风劲吹,似乎要将这些花瓣吹散,隐喻时间流逝。
- 曲径平池烂如缬: 描绘小路和池水的美丽,形成宁静的春日景象。
- 城门猎猎双青旗: 描写城门前的情景,旗帜在风中飘扬,暗示战争的气息。
- 羲和促辔西南驰: 提到太阳神,寓意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中原未有澄清日: 表达国家仍处于动荡之中,缺乏和平。
- 志士虚捐少壮时: 反映志士们因国家动荡而未能施展才华,感到遗憾。
修辞手法:
- 比喻: “千团红云万堆雪”形象地比喻春花的繁盛。
- 拟人: “东风一夜吹欲空”赋予东风以人的动作。
- 对仗: 诗中对偶句式的运用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美景与国家的动乱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陆游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揭示了历史的无情与个人命运的无奈,体现了诗人作为爱国者的深切忧虑和对未来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李: 象征青春与美好。
- 东风: 春天的希望与生机。
- 青旗: 象征战争与动荡。
- 澄清日: 象征理想与和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春深”指的是哪个季节的特点?
- A. 春天花开
- B. 盛夏炎热
- C. 秋天落叶
- D. 冬天寒冷
-
“中原未有澄清日”中“澄清日”指的是什么?
- A. 明亮的天空
- B. 和平的日子
- C. 繁花似锦
- D. 美好的未来
-
诗人对志士的态度是: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登鹳雀楼》: 以壮丽的景色激发对未来的希望与追求,强调个人的理想与奋斗。
- 《春望》: 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反映与《暮春叹》相似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陆游诗词全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