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39: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39:02
送崔朝请通判徐州
作者:韩维 〔宋代〕
与君仍世接游从,
造次相敦德义中。
善继家声名你子,
不追时好古人风。
流光岂受垂绳系,
妙道才容一线通。
待得铃斋民讼简,
更将此理问庞公。
全诗翻译:
我与你仍然在世间交游,
即使在匆忙之中也要相互敦厚德义。
你善于继承家声与名声,
不追逐时势,而是向古人学习风范。
流光难道会被绳索所束缚?
高妙的道理只需一线相通。
等到铃斋的民事诉讼简便了,
我还要向庞公请教这个道理。
韩维,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士人的隐逸生活和对理想的追求,反映了当时士人对道德、名声和人际关系的重视。
此诗写于韩维送别崔朝请赴任徐州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与期望,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传统道德的推崇与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思考。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崔朝请的深切祝福和对传统道德的认同。开篇两句通过“游从”和“敦德义”展示了诗人与崔朝请的深厚情谊,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修养与义理的交流,即使在匆忙中也要重视友谊和道义。接下来的两句则表明崔朝请在继承家声和名声方面的优良品质,诗人鼓励他不应盲目追求当下的风尚,而应学习古人的风范,显示出对传统文化的推崇。
在后半部分,诗人提出了对时间和智慧的思考。流光难以被束缚,意味着时间是无法停留的,而真正的智慧只需一线之隔,隐含了对追求真理的渴望。结尾的“待得铃斋民讼简”则展现了诗人对政治理想的向往,希望未来能够有更为简单公正的法律制度,并以庞公为典范,寻求治国理政的智慧。
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对友人的关怀、对传统的尊重和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韩维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思考与独特的见解。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情义、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流光”主要指什么?
韩维希望崔朝请能够:
“更将此理问庞公”中的“庞公”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