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次韵答微之》

时间: 2025-07-26 19:50:32

诗句

空门欲问君何得,灭色终非我所能。

岑寂欢狂均有待,无相与处是良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9:50:32

原文展示

次韵答微之
作者: 韩维 〔宋代〕

空门欲问君何得,灭色终非我所能。
岑寂欢狂均有待,无相与处是良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空门中想要询问你是怎么获得的,然而消除色彩终究不是我所能做到的。无论是宁静还是狂欢都有它的时机,而没有相互交往的地方就是最好的朋友。

注释

字词注释

  • 空门:指佛教或道教的门,寓意超脱尘世的境界。
  • 灭色:指消除外在色彩,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明澈。
  • 岑寂:指安静、沉寂的状态。
  • 欢狂:指欢愉和狂妄的情绪。
  • 良朋:意为志同道合的朋友。

典故解析

“空门”常用来形容追求佛道的境界,诗中提到的“灭色”则与佛教讲求的色空理念相呼应,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维,字仲和,号静庵,宋代诗人,生于南宋。其诗风清新脱俗,善于表达内心情感,尤其在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哲理思想方面颇具造诣。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宋代,正值士人追求精神境界与内心修养的时代背景。诗人通过对“空门”与“灭色”的探讨,反映出对自我内心的追求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次韵答微之》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境界的深刻思考。开头的“空门欲问君何得”,设问的方式引起读者的注意,表达了对他人精神追求的好奇。在这里,诗人并不追求表面上的繁华,而是更关注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接着“灭色终非我所能”,强调了消除外在诱惑对他而言是难以实现的,反映出诗人对于现实的清醒认知。

接下来的“岑寂欢狂均有待”,则是对生活状态的自然流露,无论是安静还是狂欢,这些情感都是有其适当时机的,这种看法让人感受到一种禅意的生活哲学。最后一句“无相与处是良朋”,则总结了诗人对友情的看法,真正的朋友并不在于频繁的交往,而在于心灵的契合与共鸣。这种对友情的理解,透出一种超然与淡泊的态度,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空门欲问君何得:在空门之中,想要询问你是如何获得的。
  • 灭色终非我所能:消除外在的色彩与纷扰,这不是我所能做到的。
  • 岑寂欢狂均有待:无论是安静还是欢乐,这些情绪都有其时机。
  • 无相与处是良朋:没有交往的地方,才是真正的朋友。

修辞手法

  • 设问:开篇通过设问引发思考,增强了诗意。
  • 对比:将“岑寂”与“欢狂”进行对比,突出了生活的多样性。
  • 象征:以“空门”象征追求的精神境界,以“灭色”象征内心的宁静。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空门、灭色的探讨,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宁静与精神追求的向往,同时对友情的深刻理解,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空门:象征超脱与宁静的境界。
  • 灭色:象征内心的清明与超然。
  • 岑寂欢狂:分别代表两种生活状态,暗示人生的多样与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空门”主要指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佛教或道教的境界
    • C. 人际关系
    • D. 个人情感
  2. 填空题:诗中“灭色终非我所能”表达了诗人对__的认知。

  3. 判断题:诗中强调的“无相与处是良朋”是指频繁的交往才是友情的体现。(对/错)

答案

  1. B
  2. 外在诱惑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熹的《观书有感》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韩维的《次韵答微之》与陶渊明的《饮酒》:两者都表达了对内心宁静和自然生活的向往,但韩维的诗更注重内心的哲理思考,而陶渊明则直接描绘了自然的美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汉语诗词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裴二十一新园(一作题裴固新园,又作裴周) 题蒋道士房 送陆鸿渐赴越 问李二司直所居云山 送志弥师往淮南 送郑员外入茅山居 与张补阙、王炼师自…留别赵员外裴补阙同赋杂题一首 西陵寄灵一上人 送李录事(一作裴员外)赴饶州 赠普门上人(一作题普门上人房,一作刘长卿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見字旁的字 推策 竹字头的字 鸿均之世 一字旁的字 文字旁的字 永劫沉沦 邪魔外道 攘卷 鱼字旁的字 包含珠的成语 五陵英少 熊焌 眕眼 一枝一节 猬锋螗斧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