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37: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37:34
飞鸿亭
作者:贺铸
禅林跨山胁,飞构凿崚嶒。
千里寄双睫,百忧消一登。
斯游属公暇,晓日东南升。
霜野明练甲,云阴垂海鹏。
东州地阳暖,腊月川无冰。
大艑出洪口,突去如骞腾。
趺坐思方寂,桐鱼闻饭僧。
生台饱驯鸽,散上浮图层。
矫首发长啸,清风鼓尘膺。
寥寥紫虚路,鸿雁正凭凌。
仿像中散公,俯手朱丝绳。
粉绘久零落,爽灵呼不应。
顾余识尤寡,况复无才称。
行且置缨笏,庵栖宗大乘。
二子勿多诮,有心何不能。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飞鸿亭的游览感受。首先,诗中提到禅林横跨山间,亭子高耸入云,给人一种飞翔的感觉。千里远眺,忧虑似乎在登高后都消散了。这样的游玩是在公闲暇时,东南的晨光渐渐升起,霜染的野外如同明亮的铠甲,云层低垂如海中的大鹏。东州的天气温暖,腊月的河流没有结冰,巨船从洪口驶出,腾空而起。作者静坐思考,似乎听见桐鱼在为僧人准备饭食。生台上喂饱的鸽子在浮图的层次上散布开来。作者昂首长啸,清风吹动着衣襟。稀疏的紫色虚空之路上,鸿雁在高空飞翔。仿佛在这景象中,看到的都是闲散的公子,低头便能握住朱色的丝绳。虽然粉绘的装饰早已斑驳,但灵气依旧,只是回应无声。回顾自己学识渊博却仍感不足,更何况无才能称道。于是决定放下官职,隐居于庵堂,修习大乘佛法。最后告诫二位朋友,不必多加嘲笑,只要有心,就一定能够成就。
作者介绍:贺铸(约 1052-1125),字海涛,号惕庵,北宋末年著名词人、诗人。他的词风清新俊逸,擅长描摹自然和抒发情感,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该诗写作于贺铸晚年,正值北宋时期的动荡之际,作者在身心疲惫之余,选择隐居于飞鸿亭,从而寄情于山水之间,寻求一种心灵的宁静。
《飞鸿亭》是一首展现自然美和内心宁静的古诗。诗中通过描绘山水、亭台、飞鸟等意象,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开篇以“禅林跨山胁”引出一个宁静的环境,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诗人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心中的忧虑随着千里远眺而消散,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在“霜野明练甲,云阴垂海鹏”中,借助冬日的苍凉、云层的低垂,营造出一种凄美而又壮丽的景象,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深邃。同时,诗人通过描绘自己静坐思考的场景,表现出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尤其是“趺坐思方寂”,让人感受到一种深邃的内心世界。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之美的同时,融入了个人的思考与感悟,最后引出对二位友人的劝诫,强调心灵的追求和内心的宁静。诗人在逃离尘世喧嚣的同时,也在寻求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展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内心宁静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强调了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飞鸿亭》是由哪位作者创作的?
诗中提到的“千里寄双睫”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趺坐思方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状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