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德基》

时间: 2025-05-07 06:21:44

诗句

单閼多余庆,清时得伟人。

德隆荀氏操,学慕孟轲醇。

久媿沟中断,常规席上珍。

征帆忽西去,怅望宛溪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21:44

原文展示:

单閼多余庆,清时得伟人。德隆荀氏操,学慕孟轲醇。久媿沟中断,常规席上珍。征帆忽西去,怅望宛溪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德基的送别之情。诗中提到,单独的门扉带来了多余的庆祝,清明的时代孕育了伟大的人物。德基的品德如同荀子的操守,学识又仿佛孟子的纯正。我常为沟通的中断感到惭愧,珍贵的友谊在常规的欢聚中得以维系。如今,征帆忽然向西而去,我不禁怅然地望着宛溪的岸边。

注释:

  1. 单閼:指单独的门或门户,象征孤独。
  2. 多余庆:多余的喜庆,表示过度的祝福。
  3. 德隆:品德高尚、深厚。
  4. 荀氏操:指荀子的操守,荀子是中国战国时期的哲学家。
  5. 学慕:学习和仰慕。
  6. 孟轲:即孟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强调仁义。
  7. 久媿:长久以来的羞愧。
  8. 沟中断:指交流的中断。
  9. 常规席上珍:形容在平常的聚会中,友谊显得珍贵。
  10. 征帆:指出征的船帆,象征离别。
  11. 怅望:感到惆怅和失落。
  12. 宛溪滨:宛溪的岸边,象征着思念和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蟠,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以诗词见长,擅长抒发情感,作品多表达对友情和师道的珍视。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送别朋友德基之际,表达了对朋友即将远行的惆怅与祝福,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知识分子和友谊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与德基之间深厚的友谊。开头两句描绘了一个清明的时代,强调了伟大人物的出现,暗示德基的卓越品德和学识。接下来的几句则流露出诗人对沟通中断的惭愧与对友谊的珍惜,展现了深厚的情感。最后两句用“征帆忽西去”来象征离别,表达了诗人对德基远行的惆怅与不舍,同时“宛溪滨”的意象也增强了思念的情感,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美好的祝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单閼多余庆:表达了孤单的同时却充满祝福的情感。
  • 清时得伟人:强调了时代的清明与人才的涌现。
  • 德隆荀氏操:用荀子的品德来形容德基的高尚情操。
  • 学慕孟轲醇:表赞德基对孟子的学习与仰慕。
  • 久媿沟中断:流露出对友谊沟通中断的惭愧。
  • 常规席上珍:强调友谊在日常生活中的珍贵。
  • 征帆忽西去:象征着德基的离去,带来惆怅。
  • 怅望宛溪滨:表现了诗人对德基的思念与不舍。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德隆荀氏操,学慕孟轲醇”体现了工整的对仗。
  • 意象:如“征帆”和“宛溪”用自然景象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送别,表达了对真挚友情的珍视与对未来的祝福,同时流露出离别的惆怅与思念。

意象分析:

  • 征帆:象征离别与旅程。
  • 宛溪:象征思念与怀念,寄托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德隆荀氏操”指的是谁的品德? A. 孟子
    B. 荀子
    C. 老子
    答案:B. 荀子

  2. 诗人对德基的离别感到什么? A. 开心
    B. 惆怅
    C. 无所谓
    答案:B. 惆怅

  3. “征帆忽西去”中的“征帆”象征什么? A. 旅行
    B. 离别
    C. 争斗
    答案:B. 离别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王维
  • 《送别》 李叔同

诗词对比:

  • 比较李蟠的《送德基》与王维的《送友人》,两者都表达了离别的惆怅,但李蟠更强调了友谊的珍贵,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意象的描绘与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欣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出塞三首 其三 出塞三首 其二 出塞三首 其一 出塞曲 其六 出塞曲 其二 出塞曲 其一 出塞七首,效少陵 其六 出塞七首,效少陵 其五 出塞七首,效少陵 其二 出塞七首,效少陵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匕字旁的字 玩法徇私 雍州 换群鹅 纵步 贼喊捉贼 运筹制胜 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肴的词语有哪些 鸦片膏 木字旁的字 离析涣奔 匸字旁的字 言大非夸 先字旁的字 偃武兴文 齲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