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戊午喜罢和籴》

时间: 2025-05-02 14:12:02

诗句

圣主天姿本室仁,岂容重籴久伤民。

耸传丹凤衔来诏,愧杀苍鹰枉做人。

方峻符移哗叫突,忽收箠楚罢吟呻。

欢声和气乾坤满,争祝皇龄万万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12:02

原文展示:

戊午喜罢和籴
作者: 姚勉 〔宋代〕

圣主天姿本室仁,
岂容重籴久伤民。
耸传丹凤衔来诏,
愧杀苍鹰枉做人。
方峻符移哗叫突,
忽收箠楚罢吟呻。
欢声和气乾坤满,
争祝皇龄万万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圣主仁德的赞美,认为他绝不会让重税伤害百姓。听闻丹凤传来皇命,感到愧疚,不愿意像苍鹰那样无所作为。随着严厉的法令传来,人们的哀鸣也随之停止。欢声笑语充满天地,大家都在祝愿皇帝长命百岁,春光永驻。

注释:

  • 圣主:指仁爱之君,皇帝。
  • 重籴:指重税或徭役。
  • 耸传:高高传来。
  • 丹凤:传说中的祥瑞之鸟,象征美好消息。
  • 苍鹰:比喻那些高傲却无所作为的人。
  • 方峻:指严厉的法令。
  • 箠楚:古代的一种刑具,意指惩罚。
  • 和气:指和谐的气氛。

典故解析:

“丹凤”在古代文化中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传说中它会带来好消息。这里的“苍鹰”则是对那些只会高飞却不关心百姓疾苦的人物的讽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勉,宋代诗人,以其诗词清新、情感真挚而著称。其作品多以写景抒情和咏史为主,常常反映当时的社会现象。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戊午年,正值朝廷施行和籴政策以缓解民生困苦之际,诗人以此歌颂仁君的明德,表达对国家治理的期望。

诗歌鉴赏:

《戊午喜罢和籴》是一首充满政治关怀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的深切关注和对皇帝仁德的赞美。开篇即点出“圣主”,将皇帝的仁德与民众的苦难相对照,显示出深刻的社会责任感。接着,作者用“丹凤”来比喻皇命的传达,带来希望的曙光,表现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待。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尤其是最后两句,欢声和气充满天地,祝愿皇帝长命百岁,传达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君主的无限忠诚。通过对比,诗人在表达对国家政策的认可时,进一步突显了对平民苦难的同情与关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圣主天姿本室仁:赞美皇帝天生仁德。
    • 岂容重籴久伤民:质疑重税为何伤害百姓。
    • 耸传丹凤衔来诏:高声传来吉祥的皇命。
    • 愧杀苍鹰枉做人:感叹无所作为的苍鹰。
    • 方峻符移哗叫突:严厉的法令传来,哀鸣停止。
    • 忽收箠楚罢吟呻:刑罚收回,哀声消失。
    • 欢声和气乾坤满:欢快的声音充满天地。
    • 争祝皇龄万万春:众人祝愿皇上长命百岁。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皇命比作“丹凤”,象征吉祥。
    • 对仗:如“欢声和气”与“哀鸣停止”的对比,增强情感冲突。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仁君的赞美和对民生的关怀,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治理的期待和对百姓福祉的关注。

意象分析:

  • 丹凤:象征吉祥和美好愿望。
  • 苍鹰:象征无所作为的人,批判高傲却无能的态度。
  • 和气:代表社会的和谐与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的“丹凤”象征着什么?

    • A. 祥瑞与好消息
    • B. 忧伤与苦难
    • C. 战争与冲突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苍鹰”比喻的是__

  3. 判断题:诗歌表达了对皇帝的批评,正确吗?(对/错)

答案

  1. A
  2. 无所作为的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姚勉的《戊午喜罢和籴》与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对国家和民生的关心,但姚勉更偏向于对皇帝仁德的赞美,而杜甫则更多展现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点绛唇(清香莲) 点绛唇(嘉香海棠) 点绛唇(韵香荼蘼) 点绛唇(咏十八香·异香牡丹) 点绛唇(寒香水仙) 点绛唇(细香竹) 点绛唇(艳香茉莉) 江梅 点绛唇·素香丁香 红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平岁 自字旁的字 业字旁的字 彼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玉字旁的字 包含拘的成语 撼树蚍蜉 音字旁的字 通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陶的成语 择官 丨字旁的字 一攫千金 内里 恃才矜己 旱魃为灾 蹑足其间 体要 弄嘴弄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