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48: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48:02
溪山堂玩月
作者: 姚勉 〔宋代〕
前山杳霭翠烟凝,
几点疎星隔岸灯。
不是飞来千里月,
如何照彻一壶冰。
天开图画无穷趣,
人在林峦最上层。
动智静仁须有得,
栏干莫只等閒凭。
前面的山峦在云雾中隐约可见,翠绿的烟雾凝聚在一起,远处的水面上,星星点点,宛如岸边的灯火。那明亮的月光并非是从千里之外飞来的,怎么会照亮这满壶冰水呢?天空中展开的画卷蕴含着无尽的乐趣,而人正处于林峦的最高处。要想获得智慧与宁静的仁德,就必须有所领悟,栏杆上不要仅仅随意倚靠。
本诗未直接引用典故,但“动智静仁”可理解为对儒家思想的引申,强调智慧和仁德的结合。此外,“天开图画”可以看作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这在古代诗词中常见。
作者介绍:姚勉,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表现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一个月明之夜,作者在溪山堂中欣赏月光,思考人生哲理。诗人常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溪山堂玩月》是一首意境深远的山水诗,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人生的思索。首句“前山杳霭翠烟凝”,生动描绘了月夜中山色的朦胧,给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感觉。接下来的“几点疎星隔岸灯”则通过对比,展现了星星与灯火的微妙关系,暗示了自然与人造景观的和谐共存。
“不是飞来千里月,如何照彻一壶冰”,诗人通过质疑来引导读者思考月光的来源,进一步深化了对月光清澈之美的感受。诗的后半部分“天开图画无穷趣”则展现了大自然的丰富性与多样性,诗人身处高处,既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自我境界的提升。
最后两句“动智静仁须有得,栏干莫只等閒凭”则提出了人生哲理,强调要在动与静之间找到智慧与仁德的平衡,这种内省的思考使整首诗更具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生智慧的思考,强调内心的修养与对美好事物的敏感。
诗词测试:
诗中“前山杳霭”中的“杳”字是什么意思?
诗中提到的“动智静仁”主要强调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主要传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姚勉的作品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姚勉更注重对内心哲理的探讨,而王维则更强调对自然静谧的感受。两者在风格上虽有差异,但都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