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0:24:50
原文展示:
渡连圻诗
何逊 〔南北朝〕
此山多灵异。峻岨实非恒。洑流自洄紏。激濑视奔腾。悬崖抱奇崛。绝壁驾峻嶒。硣磟上争险。岞崿下相崩。百年积死树。千尺挂寒藤。诡怪终不测。回沉意难登。愿欲书闻见。聊以寄亲朋。
白话文翻译:
这座山有许多神秘奇异之处。山势险峻,非同寻常。水流在山间回旋缠绕,激起的浪花如同奔腾的马群。悬崖峭壁奇特而险峻,绝壁高耸入云。山石在上方争奇斗险,山崖在下方相互崩裂。百年老树枯死堆积,千尺长的寒藤悬挂。这些诡异怪诞的景象难以预测,深沉的意境难以攀登。我愿意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以此寄给亲朋好友。
注释:
- 峻岨(jùn qū):险峻的山岭。
- 洑流(fú liú):回旋的水流。
- 洄紏(huí zhòu):水流回旋缠绕。
- 激濑(jī lài):激起的浪花。
- 峻嶒(jùn céng):高耸险峻。
- 硣磟(xiāo lù):山石险峻。
- 岞崿(zuò è):山崖崩裂。
- 诡怪(guǐ guài):诡异怪诞。
- 回沉(huí chén):深沉的意境。
诗词背景:
何逊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景物。《渡连圻诗》描绘了诗人渡过连圻山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山水的细致刻画,表达了对自然奇观的惊叹和对深邃意境的向往。
诗歌鉴赏:
何逊的《渡连圻诗》以其生动的描绘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连圻山的险峻与神秘。诗中,“峻岨”、“洑流”、“激濑”等词生动地描绘了山水的险峻与动态,而“悬崖”、“绝壁”则进一步强化了山势的险峻。“百年积死树,千尺挂寒藤”一句,不仅描绘了山中的静态景象,更增添了一种岁月的沧桑感。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刻画,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奇观的敬畏之情和对深邃意境的向往。
诗词解析:
- “此山多灵异。峻岨实非恒。”:开篇即点明山的神秘与不凡,峻岨形容山势险峻,非恒表示非同寻常。
- “洑流自洄紏。激濑视奔腾。”:描绘水流的动态,洑流回旋缠绕,激濑如同奔腾的马群。
- “悬崖抱奇崛。绝壁驾峻嶒。”:悬崖峭壁奇特而险峻,绝壁高耸入云。
- “硣磟上争险。岞崿下相崩。”:山石在上方争奇斗险,山崖在下方相互崩裂。
- “百年积死树。千尺挂寒藤。”:描绘山中的静态景象,百年老树枯死堆积,千尺长的寒藤悬挂。
- “诡怪终不测。回沉意难登。”:这些诡异怪诞的景象难以预测,深沉的意境难以攀登。
- “愿欲书闻见。聊以寄亲朋。”:表达诗人愿意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以此寄给亲朋好友。
修辞手法:
- 比喻:“激濑视奔腾”将激起的浪花比喻为奔腾的马群。
- 拟人:“悬崖抱奇崛”、“绝壁驾峻嶒”赋予悬崖峭壁以人的动作,形象生动。
- 对仗:“百年积死树,千尺挂寒藤”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连圻山的险峻与神秘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奇观的敬畏之情和对深邃意境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峻岨、洑流、激濑、悬崖、绝壁、硣磟、岞崿、死树、寒藤。
- 详细解释:峻岨形容山势险峻,洑流描绘水流的回旋缠绕,激濑如同奔腾的马群,悬崖峭壁奇特而险峻,绝壁高耸入云,山石在上方争奇斗险,山崖在下方相互崩裂,百年老树枯死堆积,千尺长的寒藤悬挂。
-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山水的险峻与动态,更增添了一种岁月的沧桑感和自然的神秘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峻岨”一词形容的是什么?
A. 水流 B. 山势 C. 树木 D. 岩石
- “激濑视奔腾”中的“激濑”指的是什么?
A. 平静的水面 B. 激起的浪花 C. 回旋的水流 D. 奔腾的马群
- 诗中“百年积死树”一句表达了什么?
A. 山中的生机勃勃 B. 山中的静态景象 C. 山中的动态景象 D. 山中的神秘感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景物,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 杜甫的《望岳》: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诗词对比:
- 何逊的《渡连圻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山水景物,但何逊的诗更注重对险峻与神秘的描绘,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对自然和谐与宁静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何逊诗集》:收录了何逊的全部诗作,是研究何逊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收录了大量古代山水诗,对理解何逊的山水诗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