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卖柑者言》

时间: 2025-05-02 01:50:11

诗句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

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

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

  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

予怪而问之曰:“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

将炫外以惑愚瞽也?

甚矣哉,为欺也!

  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

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

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

吾子未之思也。

  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

峨大冠、 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

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廪粟而不知耻。

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

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予默默无以应。

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

岂其愤世疾邪者耶?

而托于柑以讽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50:11

诗词名称: 卖柑者言

作者: 刘基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予怪而问之曰: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炫外以惑愚瞽也?甚矣哉,为欺也!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廪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予默默无以应。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岂其愤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


白话文翻译:

在杭州,有一个卖水果的人,善于储藏柑橘,经历寒暑也不变质。拿出来时,色泽鲜艳,像玉一样的质地,金色的光泽。放在市场上,售价十倍,人们争着购买。我买到一个,剖开后,像有烟雾扑鼻而来,里面却干得像败絮。我感到奇怪,问他:“你卖给人的是用来奉献祭祀的实物吗?还是用外表来欺骗愚笨的人呢?这是何等的欺骗啊!”卖柑者笑着说:“我这一行做了很多年,靠这个养活自己。我卖出去,别人买走,没人说什么,难道独独我不够资格吗?世上欺骗的人不在少数,难道就只有我一个?你想得太简单了。如今那些佩戴虎符坐在高位的人,真能传授孙吴的战略吗?那些戴着高冠、拖着长绅的人,真能建立伊尹的伟业吗?盗贼横行却不知抵抗,百姓困苦却不知救助,官吏贪腐却不知制止,法律腐败却不知治理,坐在高堂之上,骑着大马,醉酒享受美食的人,谁不让人畏惧,谁不让人敬仰呢?又有哪个地方不外表光鲜,内里败坏呢?而你却不去察觉这些事,却来批评我的柑橘!我无言以对,默默退去,思索他的言辞,似乎是对社会的讽刺,难道他是愤世嫉俗,借柑橘来讽刺世态吗?


注释:

  • : 指杭州,地名。
  • : 这里指价格或买卖。
  • : 是“出售”的意思。
  • 笾豆: 古代祭祀用的器具。
  • 愚瞽: 指愚蠢和盲目的人。
  • 佩虎符: 形容有权势的人,虎符是古代的权力象征。
  • 伊皋: 指古代的贤人,象征治国理政的才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号季高,明代初期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以诗文和散文著称,作品风格独特,常常表现出对社会的不满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卖柑者言》是在明代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一个卖柑者的故事,揭示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欺骗现象和人们对表象的盲目追求,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的不满和对真实的追求。


诗歌鉴赏:

《卖柑者言》是一首以卖柑者的口吻反映社会现象的诗作。刘基通过一个简单的卖柑者,揭示了更为深刻的社会问题。卖柑者的柑橘外表光鲜,但内里却干枯,象征着社会上许多事物的虚假与表面。诗中通过对“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描述,讽刺了那些看似高贵却内里空虚的人和事,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深切忧虑。

刘基用生动的比喻和幽默的语言,让读者在轻松的氛围中思考深刻的社会问题。卖柑者的反问不仅仅是对自身职业的辩解,更是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欺骗行为的控诉。诗的最后,卖柑者似乎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表达了无奈和对现实的不满。整首诗虽然以卖柑者的言辞为主线,但却在无形中引发了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展现了刘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社会的敏感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 介绍卖柑者的背景,说明他善于储存柑橘,暗示其商业技巧。
  • “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 描绘柑橘的外表光鲜亮丽,吸引顾客的注意。
  • “贾十倍,人争鬻之”: 表现柑橘的高价和热卖,体现市场的竞争。
  • “剖之,如有烟扑口鼻”: 描述剖开柑橘后,香气扑鼻,但内里却干枯,形成对比。
  • “世之为欺者不寡矣”: 反映社会上欺骗的现象并不只发生在卖柑者身上,发出对社会的控诉。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柑橘比作外表光鲜而内里空虚的象征,揭示社会的虚伪。
  • 对仗: 诗中使用了对仗的手法,使语言更具韵律感。
  • 反问: 通过反问的方式,增强了论述的力度,使读者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强调表象与实质的对立,以及人们对虚假事物的盲目追求,反映了作者对社会道德沦丧的深切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象征外表的美丽和虚假。
  • : 代表香气和吸引力,暗示表象的迷惑性。
  • 败絮: 象征内在的空虚和无价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卖柑者所卖的柑橘有什么特点?

    • A. 新鲜美味
    • B. 外表光鲜,内里枯燥
    • C. 便宜好买
    • D. 只有一颗
  2. 刘基通过卖柑者的故事想表达什么?

    • A. 对商业的赞美
    • B. 对社会虚伪的批判
    • C. 对柑橘的喜爱
    • D. 对生活的满足
  3. 诗中提到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 A. 柑橘
    • B. 社会现象
    • C. 人生
    • D. 自然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卖炭翁》: 白居易的诗作,表现社会底层人民的辛苦与无奈。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的作品,反映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与感慨。

诗词对比:

  • 《卖柑者言》与《卖炭翁》: 两者都揭示了社会的现实与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反映出经济与社会的矛盾,但《卖柑者言》更侧重于对表象的批判,而《卖炭翁》则是对底层劳动者的同情与关怀。

参考资料:

  • 《明代文学研究》
  • 《刘基诗文集》
  • 《古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如梦令 如梦令 其一 元宵席上口占 如梦令 如梦令 寒食前一日,见邻家有作秋千之戏者,偶拈此调 如梦令 渔景 如梦令 如梦令 如梦令 如梦令 如梦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文字旁的字 胥史 革字旁的字 郑凤荣 同字框的字 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辽东丁 四隈 形息名彰 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拄颊看山 汗马功绩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束手待死 贝字旁的字 狮身人面像 欠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