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40: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40:47
次韵上梅岭
作者: 刘子翚 〔宋代〕
鞭粳红入臼,剪菜玉登盘。
是处喜相挽,我来如许难。
沙清才左氵右虢左氵右虢,
陟翠入磻磻。
勃窣乾坤裹,伊谁不自安。
这首诗描绘了在梅岭的美好情景。开头提到的是将红色的稻米放入臼中,剪菜时如同白玉般的精致,似乎这儿的欢笑声都在互相交织。可我来到这里,却感到如此艰难。沙滩上水清澈,左右都是美丽的景致,翠绿的山色映入心田。整个天地都在包裹之中,谁又能不感到内心的安宁呢?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其意境与传统山水诗中的自然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共通之处。
作者介绍:刘子翚(约1070-1130年),字承宗,号靖斋,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山水诗著称,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梅岭,其时正值农忙,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与生活场景,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次韵上梅岭》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诗中描绘了梅岭的自然风光以及劳动的场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感悟。诗的开头通过对稻米和菜肴的描写,展现了劳动的美好,令人感受到生活的温暖与宁静。接着,诗人转向对梅岭美景的描绘,水的清澈与山的翠绿形成鲜明的对比,象征着自然的和谐美。最后,诗人以“伊谁不自安”结束,表达了在如此美好的自然环境中,内心的平静与安宁。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手法,如“剪菜玉登盘”中的“玉”比喻食物的美好,增强了诗的艺术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梅岭的自然景色与劳动场景,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所带来的内心安宁。
诗词测试:
“鞭粳红入臼”中的“臼”指的是:
a) 一种工具
b) 一种植物
c) 一种动物
答案:a
诗中提到的“翠”主要是指:
a) 绿色的山色
b) 蓝色的天空
c) 白色的云彩
答案:a
诗人最后一句“伊谁不自安”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失落
b) 安宁
c) 愤怒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刘子翚的《次韵上梅岭》与王维的《鹿柴》进行对比,探讨两位诗人在自然景色描绘中的不同风格与情感表达,前者偏重于生活的细腻与自然的和谐,后者则更注重孤独与宁静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