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六言》

时间: 2025-04-30 18:05:12

诗句

香烟触帘不散,灯焰无风自摇。

独倚蒲团寂寂,忽闻山雨萧萧。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05:12

原文展示:

香烟触帘不散,灯焰无风自摇。
独倚蒲团寂寂,忽闻山雨萧萧。

白话文翻译:

香烟轻轻地碰触到窗帘,却没有散去;
蜡烛的火焰在没有风的情况下自顾摇曳。
我独自倚靠在蒲团上,感到四周寂静,
忽然听到山间的雨声细细淌淌。

注释:

  • 香烟:指香的烟雾,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 触帘不散:烟雾轻触窗帘,却没有因风而散去,表现出宁静的环境。
  • 灯焰:指灯的火焰,体现了孤独而静谧的夜晚。
  • 蒲团:一种坐垫,表明作者的静坐和思考。
  • 山雨:指山中细雨,带来一种自然的气息和意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文学家,他的诗歌以抒发爱国情怀和个人情感而闻名,作品风格豪放,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时期,国势衰微,陆游心中常有忧国忧民之情,诗中体现了他对时局的感受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诗歌鉴赏:

《六言》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出一个宁静的夜晚场景,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香烟与灯火的静谧,展现了一个安详的环境。香烟轻轻触碰窗帘,似乎在与这宁静的夜晚交融,而火焰在无风的情况下自顾摇曳,暗示着一种孤独的状态。随后,诗人独自倚靠蒲团,体现出一种内心的宁静与沉思。在这种安静的氛围中,忽然听到山雨的声音,既是自然的呼唤,又可能是心灵的感应。山雨萧萧,细腻如丝,仿佛在诉说着深藏于心的忧伤与思考。整首诗浑然天成,情感细腻,充满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思索,展现出陆游作为一位深具文人情怀的诗人的独特视角。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香烟触帘不散:描写香烟轻轻碰触窗帘,象征着夜的宁静与恬淡。
    2. 灯焰无风自摇:蜡烛火焰在无风的情况下摇曳,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感。
    3. 独倚蒲团寂寂:独自坐在蒲团上,感受到四周的安静与孤寂。
    4. 忽闻山雨萧萧:突然听到山间细雨的声音,似乎打破了夜的宁静,带来一丝自然的清新。
  • 修辞手法

    • 拟人:香烟与灯焰的描写使其具有人情味,增添了诗的情感色彩。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在结构上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独自沉思时的孤独与对自然的感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 香烟:象征着温暖、恬静的生活氛围。
  • 灯焰:象征孤独与思考的状态。
  • 蒲团:代表着安静的思考空间。
  • 山雨:象征自然的声音,带来一丝凉意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香烟触帘不散”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

    • A. 寂静的夜晚
    • B. 热闹的市场
    • C. 风雨交加的日子
    • D. 夕阳西下的傍晚
  2. “灯焰无风自摇”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孤独
    • C. 愤怒
    • D. 兴奋
  3. 诗中提到的“山雨萧萧”主要传达了什么?

    • A. 自然的声音
    • B. 城市的喧嚣
    • C. 人的争吵
    • D. 欢乐的歌声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头》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陆游的《六言》与李白的《月夜忆舍弟》都有夜晚的主题,前者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后者则更多表现了对亲人的思念与情感的流露。两者都通过自然的声音来传达情感,但情感基调和意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选》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寄净虚上人初至云门(一作刘长聊诗) 送裴秀才贡举 国子柳博士兼领太常博士,辄申贺赠 玉山岭上作 锡杖歌,送明楚上人归佛川(一作权德舆诗) 送郑秀才贡举 送著公归越 送商州杜中丞赴任 遇风雨作(一作权德舆诗) 过刘员外长卿别墅(一作碧涧别业)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止字旁的字 黍丝 了然于胸 自字旁的字 刀字旁的字 奋袂而起 表面文章 灭亡 贼出关门 笔下留情 磨斵 臼字旁的字 十风五雨 卤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