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江城子 其二》

时间: 2025-04-27 08:07:56

诗句

平沙浅草接天长。

路茫茫。

几兴亡。

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

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谩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

馘名王。

扫沙场。

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

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07:56

原文展示:

江城子 其二 李好古 〔宋代〕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谩悲凉。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白话文翻译:

广阔的沙地和稀疏的草地一直延伸到天边。道路模糊不清。经历了多少兴衰更替。昨夜的波涛声,冲刷着岸边,使其如同霜一般白。千百年来的英雄们成就了什么?只是空自感慨,徒然悲伤。年轻的我有着征服敌人的决心。我要斩杀敌人的首领,清扫战场。记得曾在河中击桨,泪水沾湿了衣裳。想要达到政治的理想,但那目标似乎遥不可及,只能空自惆怅,经过扬州。

注释:

  • 平沙浅草:形容沙地广阔,草木稀疏。
  • 接天长:形容景象的辽阔,一直延伸到天边。
  • 路茫茫:道路模糊不清,比喻前途未卜。
  • 几兴亡:经历了多次的兴衰更替。
  • 洗岸骨如霜:形容波涛冲刷岸边,使其如同霜一般白。
  • 千古英雄成底事:千百年来的英雄们成就了什么。
  • 徒感慨,谩悲凉:只是空自感慨,徒然悲伤。
  • 伏中行:指征服敌人。
  • 馘名王:斩杀敌人的首领。
  • 扫沙场:清扫战场。
  • 击楫中流:在河中击桨,比喻决心和行动。
  • 泪沾裳:泪水沾湿了衣裳。
  • 治安双阙:指政治的理想。
  • 空怅望:只能空自惆怅。
  • 过维扬:经过扬州。

诗词背景:

李好古是宋代诗人,其生平不详。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在宋代,社会动荡,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英雄事迹的敬仰和对个人抱负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政治的无奈和惆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广阔的自然景象开篇,通过“平沙浅草接天长”描绘了一幅辽阔而荒凉的画面,为全诗奠定了悲壮的基调。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千古英雄的敬仰和对他们成就的质疑,流露出一种深沉的感慨和悲凉。诗中的“少年有意伏中行”等句,展现了诗人年轻时的豪情壮志,但最终的“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则透露出对现实政治的无奈和惆怅。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历史事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 “平沙浅草接天长”:通过描绘广阔的沙地和稀疏的草地,营造出一种辽阔而荒凉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 “路茫茫。几兴亡。”:道路模糊不清,比喻前途未卜,同时回顾了历史的兴衰更替,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
  • “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通过波涛冲刷岸边的景象,形容历史的无情和英雄事迹的消逝。
  • “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谩悲凉。”:对千古英雄的成就提出质疑,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感慨和悲凉。
  • “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展现了诗人年轻时的豪情壮志,决心征服敌人,斩杀敌人的首领,清扫战场。
  • “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通过在河中击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的决心和行动,同时流露出对过去的回忆和感慨。
  • “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表达了对政治理想的追求,但最终只能空自惆怅,经过扬州。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洗岸骨如霜”,通过比喻波涛冲刷岸边使其如同霜一般白,形容历史的无情和英雄事迹的消逝。
  • 拟人:如“路茫茫”,将道路拟人化,比喻前途未卜。
  • 对仗:如“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谩悲凉”,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达的力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历史事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中流露出对千古英雄的敬仰和对他们成就的质疑,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感慨和悲凉。同时,诗人展现了年轻时的豪情壮志和对政治理想的追求,但最终只能空自惆怅,透露出对现实政治的无奈和惆怅。

意象分析:

  • 平沙浅草:广阔的沙地和稀疏的草地,营造出一种辽阔而荒凉的氛围。
  • 路茫茫:道路模糊不清,比喻前途未卜。
  • 洗岸骨如霜:波涛冲刷岸边,使其如同霜一般白,形容历史的无情和英雄事迹的消逝。
  • 击楫中流:在河中击桨,比喻决心和行动。
  • 治安双阙:指政治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平沙浅草接天长”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A. 广阔的沙地和稀疏的草地 B. 繁华的城市景象 C. 茂密的森林 D. 高山峻岭

  2. “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谩悲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英雄的敬仰 B. 对英雄成就的质疑和悲凉 C. 对英雄的羡慕 D. 对英雄的遗忘

  3. 诗中的“少年有意伏中行”展现了诗人怎样的决心? A. 征服敌人 B. 逃避现实 C. 追求艺术 D. 隐居山林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通过对元宵节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与李好古的《江城子 其二》:两首诗都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怀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与李好古的《江城子 其二》: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但辛弃疾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李好古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诗词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词的详细鉴赏和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李好古的诗作。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九日二首次九峰韵 其二 九日冒雨过敬亭夜宿话旧 九日午后独登南山 九日寄昌龄弟 其二 九日登琼台再次前韵 九日游桂山 九日同诸公登感应观阁 九日书怀 九日 九日陶然亭独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赤字旁的字 金字旁的字 紫荆 矛字旁的字 不上不下 洪赦 三人成众 滋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有始无终 包含从的成语 一早起 容容多后福 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齿字旁的字 闯南走北 牙字旁的字 拨弃万事 成佛作祖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