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1 08:08: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1 08:08:53
大绛县人五岁,小鲁申公二年。楞严已难笔受,尚书尚可口传。
一个大绛县的人在五岁时,小鲁申公已经执政两年。虽然《楞严经》已经难以用笔记录,但《尚书》还是可以口头传诵。
《楞严经》是佛教经典,意在阐述修行及心灵的境界;《尚书》则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文献,反映了古代政治和伦理道德。诗中提及这两部经典,可能在表达对传统文化与知识传承的思考。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了文化传承的艰难与重要性。诗人通过对比两部经典的传承状况,反映了对知识与文化的敬畏之情。开头提到的“大绛县人五岁,小鲁申公二年”,不仅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历史的积淀与传承的必要性。接着提到《楞严经》难以用笔记录,彰显了其复杂深奥,意味着心灵的修行与理解的艰难;而《尚书》的口头传诵则提醒人们,尽管一部分文化已经难以完全记录下来,但仍需努力去传承。整首诗传达了对古代智慧的敬仰,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忧虑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传承与文化的重要性,强调了经典的价值与学习的必要性。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楞严经》代表了什么?
A) 宗教经典
B) 诗词
C) 小说
诗人在提到《尚书》时,表达了怎样的态度?
A) 不屑一顾
B) 赞美与推崇
C) 忘记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