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访松岭徐炼师》

时间: 2025-07-27 16:43:16

诗句

千仞峰头一谪仙,何时种玉已成田。

开经犹在松阴里,读到南华第几篇。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6:43:16

原文展示:

千仞峰头一谪仙,何时种玉已成田。
开经犹在松阴里,读到南华第几篇。

白话文翻译:

一位被贬谪的仙人,高高在上的千仞峰头,什么时候才能在这片土地上种下美玉,化为丰收的田地?经书的开篇仍然在松树的阴影下,读到南华经的第几篇呢?

注释:

  • 千仞:形容山峰极高,"仞"为古代长度单位,千仞即千丈之高。
  • 谪仙:贬谪的仙人,指被贬至人间的神仙。
  • 种玉:比喻理想中的美好事物,实际上并不能种出玉来。
  • 开经:指经典著作的开篇。
  • 松阴:松树的阴影,指静谧的环境。
  • 南华:指《南华经》,又称《道德经》,是道家经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肩吾,唐代诗人,字子游,号肩吾,少有才名,擅长诗词,尤其以山水田园诗而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怀,具有清新的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施肩吾被贬谪于松岭时期,表达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以及对于道家思想的追求。面对艰难的处境,诗人仍怀念理想中的超脱境界。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描绘高耸的千仞峰与谪仙的形象,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比,将谪仙与千仞峰的壮丽景象联系在一起,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困境。种玉成田的比喻,反映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但又带有一丝无奈与自嘲。

后两句则转向对经典的追求,松阴下的阅读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思索的氛围。诗人希望在这样的环境中,理解道家的哲学思想,进而从中寻找内心的安宁与智慧。

整首诗在意象上采用了“千仞峰”“谪仙”“松阴”等自然元素,既描绘了诗人的外部环境,也反映了内心的情感波动。通过这些意象,诗人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千仞峰头一谪仙:高峰之巅,象征着高远的理想,谪仙则暗示了诗人被贬的身世,形成强烈的对比。
  • 何时种玉已成田:种玉的愿望象征着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但又流露出不切实际的无奈。
  • 开经犹在松阴里:在松树的阴影下,表示诗人仍然在思考、学习,寻求智慧。
  • 读到南华第几篇:提及《南华经》,显示出诗人对道家哲学的向往和对人生真谛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理想的美好生活比作“种玉”,寓意深刻。
  • 意象对比:谪仙与千仞峰的对比,增强了诗人的孤独感。
  • 排比:通过“开经”“读到”形成一种节奏感,增强了诗意的流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谪仙的形象和对道家经典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以及在困境中对智慧的思考,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千仞峰: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谪仙:代表了诗人对理想人生态度的自省。
  • 松阴:营造出一种静谧的学习氛围。
  • 南华:道家经典,象征着哲学的深邃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千仞”指的是: A. 低矮的山峰
    B. 高耸的山峰
    C. 平坦的土地
    D. 深邃的海洋

  2. “谪仙”在这里的意思是: A. 被贬的仙人
    B. 高高在上的神仙
    C. 追求理想的普通人
    D. 隐居的哲学家

  3. 诗人提到的经典是: A. 《诗经》
    B. 《论语》
    C. 《南华经》
    D. 《庄子》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柳宗元《江雪》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施肩吾的《访松岭徐炼师》更侧重于对理想生活的思考,而王维则更强调宁静的自然境界与个人情感的融合。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主题与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道家哲学与文学》

相关查询

上陵二首 其一 送庐山福上人 宿路口驿 题畦乐处士成趣园 其四 踏莎美人·喜复李公桥用弹指词韵 题昼石 梅花二首 其一 寄顾卓 云山清乐卷为胡主事乃尊题 谒岳武穆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媚事 目字旁的字 雁过拔毛 救人须救彻 出言吐词 鬥字旁的字 损己利人 黍字旁的字 鹵字旁的字 血字旁的字 一手独拍 清跸传道 探目 包含碳的词语有哪些 直击 先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