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18: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18:25
作者: 王安石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晚来幽独恐伤神,唯见沙蓬水柳春。
破除万事无过酒,虏酒千杯不醉人。
含情欲说更无语,一生长恨奈何许。
饥对酪肉兮不能餐,强来前帐临歌舞。
傍晚来临,独自一人感到忧伤,眼前只有沙蓬和水边的柳树在春天中摇曳。
打破一切烦恼,唯独酒是最好的解忧良药,喝了千杯酒却还是无法醉倒。
心中满怀情感想要倾诉,却无话可说,终身长恨又该如何了结?
饥饿面前有美味的肉食,却无法下咽,强迫自己在帐篷前歌舞。
“胡笳”指古代边塞乐器,象征离愁别绪;“十八拍”源于汉代乐曲,表现哀伤情感。王安石在这首诗中融合了个人情感与社会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和诗人,是变法派的重要代表。其诗词风格清新、深邃,常反映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安石政治生涯中,面对国家的困境与个人的孤独,酒成为他解忧的寄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无奈。
这首诗展现了王安石内心的孤独与无奈,通过对周围自然景物的描写,衬托出他对生命的思考。诗人在晚来的时分,面对静谧的环境,感到一种深深的伤感,尤其是“唯见沙蓬水柳春”,这一句将环境的美丽与内心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着,诗人提出酒能解忧的观点,尽管他认为酒是万事的解药,但“虏酒千杯不醉人”却又显示出一种无力感,说明即使是酒也无法真正带来解脱,反而加深了内心的无奈与遗憾。
后两句“含情欲说更无语,一生长恨奈何许”,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情感的渴望与无奈。这里的“奈何”,不仅是对情感的叹息,也是对生活无常的感慨。最后一句“饥对酪肉兮不能餐”,让人感受到诗人虽身处欢庆的场合,却因内心的空虚而无法享受美食与欢乐,反映出一种深刻的孤独感。
这首诗在情感上深邃而细腻,展现了王安石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敏锐捕捉,值得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孤独、无奈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反映出人对情感的渴求与生活的无常。
诗词测试:
王安石在诗中用什么来打破烦恼?
A. 酒
B. 食物
C. 音乐
D. 朋友
“虏酒千杯不醉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享受
D. 满足
诗中提到的“沙蓬”和“水柳”主要用来表达什么?
A. 自然的美
B. 诗人的孤独
C. 春天的到来
D. 生活的乐趣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