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庆老堂》

时间: 2025-05-03 02:49:21

诗句

板舆去国宦三年,华屋归来地一偏。

种竹常疑出冬笋,开池故合涌寒泉。

身闲楚老犹能戏,道胜邹人不更迁。

嗟我强颜无所及,想君为乐更焦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2:49:21

原文展示:

庆老堂
作者:王安石
板舆去国宦三年,
华屋归来地一偏。
种竹常疑出冬笋,
开池故合涌寒泉。
身闲楚老犹能戏,
道胜邹人不更迁。
嗟我强颜无所及,
想君为乐更焦然。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我在外做官三年,终于回到家乡。
归来时发现家园有些偏僻,
我种的竹子常常怀疑冬天会生出新笋,
我开池塘时又觉得水流涌出像寒泉一样。
我身心闲适,虽已年老,仍能嬉戏,
而你却像道胜、邹人一样,不再迁移。
可惜我强颜欢笑,却无能为力,
想你为乐却更加焦虑不安。

注释:

字词注释:

  • 板舆:古代的车子,代指出行。
  • :指做官。
  • 华屋:华丽的房屋。
  • 地一偏:家乡的地势偏僻。
  • 种竹:种植竹子。
  • 常疑:常常疑惑。
  • 出冬笋:冬天生长竹笋。
  • 开池:开挖池塘。
  • 故合:本来就该相合。
  • 涌寒泉:涌出寒冷的泉水。
  • 楚老:指楚地的老人,表示闲适。
  • 道胜:道胜人,指古代贤人。
  • 邹人:邹国的人,代指隐士。
  • 强颜:勉强装出欢颜。
  • 无所及:无能为力。
  • 焦然:焦虑不安。

典故解析:
诗中提及的“楚老”与“道胜邹人”都与古代贤人相关,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以改革政治、经济、文化而闻名,倡导新法,推动社会进步。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王安石晚年,反映了他在官场经历和回归故乡后的感慨,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无奈的思考。

诗歌鉴赏:

《庆老堂》通过对个人经历的描写,展现了王安石对归乡的思考与情感。诗的开头两句,诗人以“板舆去国宦三年”引入,生动地描绘了他在外漂泊的经历,唤起读者对“归来”的期待与思考。接下来的几句中,描绘了归乡后的宁静与悠闲,“种竹常疑出冬笋”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随着诗的深入,诗人开始反思自身处境,“身闲楚老犹能戏”表现了他的淡泊与闲适,而“道胜邹人不更迁”则暗示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自身身份与理想生活的对比。最后两句“嗟我强颜无所及,想君为乐更焦然”尤为动人,展现了其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虽然外表装作轻松,但心中仍然深感焦虑。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传达了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体现了王安石深厚的哲理思考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板舆去国宦三年:表明诗人曾在外做官,离开家园已有三年。
  • 华屋归来地一偏:描绘归来的情景,虽然华丽的房屋依旧,却发现家园的偏僻。
  • 种竹常疑出冬笋:隐喻生活的细微观察与期待的无常。
  • 开池故合涌寒泉:开池塘时,水流涌出,象征着自然的规律与和谐。
  • 身闲楚老犹能戏:即使年老却仍能悠闲地娱乐自己,表现出一种淡泊的心态。
  • 道胜邹人不更迁:道胜与邹人是隐士的代称,表达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羡慕。
  • 嗟我强颜无所及:虽强颜欢笑,但内心的无奈与焦虑依然存在。
  • 想君为乐更焦然:想念朋友的快乐,自己却更加焦虑不安,形成对比。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与对仗等修辞手法,如“道胜邹人不更迁”对比了隐士的安宁与自身的漂泊,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力量。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归乡与理想生活的主题,表现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思考,深刻体现了王安石的内心世界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清雅与隐逸生活。
  • :代表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 :象征自然的生机与清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安石在《庆老堂》中提到他在外做官多少年?

    • A. 一年
    • B. 三年
    • C. 五年
    • D. 十年
  2. 诗中提到的“道胜邹人”主要指什么样的人?

    • A. 官员
    • B. 隐士
    • C. 商人
    • D. 学者
  3. “嗟我强颜无所及”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 A. 高兴
    • B. 自豪
    • C. 无奈
    • D.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归乡情怀与对生活的思考。
  • 李白的《夜泊牛津》:描绘了对故乡的思念与自然的感悟。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庆老堂》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均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前者更多地反映了对隐逸生活的无奈与思考,而后者则直接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安石传》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西江月 燕归梁(书水仙扇) 霜花腴·重阳前一日泛石湖 声声慢(陪幕中饯孙无怀于郭希道池亭,闰重九前一日) 浣溪沙·题李中斋舟中梅屏 思佳客·迷蝶无踪晓梦沉 选冠子 黄钟商芙蓉 玉楼春(为故人母寿) 声声慢(宏庵宴席,客有持桐子侑俎者,自云其姬亲剥之) 瑶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吹大法螺 珠唱 斤字旁的字 霖溃 包含无的成语 拖拖栖栖 贩夫贩妇 包含甚的成语 强弱异势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家至户到 倚天拔地 一栖两雄 爿字旁的字 歹字旁的字 鬲字旁的字 鳥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