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27: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7:53
妒媒
作者: 韩偓〔唐代〕
洞房深闭不曾开,
横卧乌龙作妒媒。
好鸟岂劳兼比翼,
异华何必更重台。
难留旋逐惊飙去,
暂见如随急电来。
多为过防成后悔,
偶因翻语得深猜。
已嫌刻蜡春宵短,
最恨鸣珂晓鼓催。
应笑楚襄仙分薄,
日中长是独裴回。
洞房紧闭,没有打开,
横卧的乌龙成了妒忌的媒人。
好鸟又何必辛苦地比翼双飞,
异花又何必在重台上徘徊。
难以留住那飞去的惊飙,
暂时见面就像急电般匆匆。
常常因为过于防范而产生后悔,
偶尔因为翻话而产生深深的猜疑。
已然嫌弃春宵太短暂,
最恨那晨鼓催促着离分。
想必会笑楚襄仙的缘分薄,
日中时分,独自回旋的身影。
韩偓,字文卿,号青山,唐代诗人,生于公元八世纪,擅长五言、七言诗,其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爱情的深刻思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妒媒》创作于唐代的婚姻观念逐渐开放的时期,反映了作者对爱情与妒忌的思考,表达了对情感自由的渴望。
《妒媒》是一首通过描绘婚姻中妒忌情绪的古诗,深刻反映了人性中的复杂与矛盾。诗中以“洞房深闭”开篇,设定了一个封闭而紧张的婚姻环境,暗示了夫妻间的隔阂。接着,作者以“横卧乌龙作妒媒”将妒忌化为一种具体的形象,展示了情感的纠葛与不安。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于对爱情自由的渴望与对妒忌的抵触。诗中的“好鸟岂劳兼比翼”表达了对理想爱情的渴求,认为真正的爱情不应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应是自然的结合。与此相对的“异华何必更重台”,则是对繁重情感负担的反思,显示出对当下爱情状态的不满。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难留旋逐惊飙去,暂见如随急电来”表现了爱情的短暂与脆弱,时间的流逝使得爱的相聚变得艰难。最终,诗的结尾提到的“独裴回”,展现了对孤独的感慨,表达了对爱情流逝的无奈与惋惜。
《妒媒》通过对婚姻中妒忌与爱情的反思,表达了对自由爱情的渴望,揭示了妒忌如何成为爱情的阻碍,反映出人性深处对真爱与信任的追求。
诗中“洞房深闭”意指什么?
“横卧乌龙”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韩偓的《妒媒》这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