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45: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45:38
怀鲁
作者:程弥纶 〔唐代〕
曲阜国,尼丘山。
周公邈难问,夫子犹启关。
履风雩兮若见,
游夏兴兮鲁颜。
天孙天孙,何为今兮学且难,
负星明而东游闲闲。
在曲阜国的尼丘山上,
周公的伟大思想已经难以探问,孔子却仍然开启了教化之门。
如果能在风祭之中看见孔子的神灵,
在游夏的时节感受到鲁国的面容。
天上的星君啊,为什么在今天的学习中如此艰难?
我只好负着星光,悠闲地向东游去。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程弥纶,唐代诗人,作品多涉猎社会风情与历史典故。他的诗风朴实自然,常常通过历史人物和事件表达个人感受。
创作背景: 《怀鲁》创作于诗人对鲁国文化的追思与对孔子精神的怀念之际,反映了唐代士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尊重。
《怀鲁》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文化思考的诗作,通过对曲阜和尼丘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孔子及其思想的尊敬和向往。开篇提到“曲阜国,尼丘山”,不仅强调了地理位置,还暗示了鲁国文化的深厚。接下来的“周公邈难问,夫子犹启关”,则是对历史的感慨,周公的伟大思想已难以探讨,唯有孔子的教化依然在世间流传,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敬仰。
诗中“履风雩兮若见,游夏兴兮鲁颜”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怀旧的情感,仿佛在风祭中能见到孔子的身影,夏日的欢愉让鲁国的面容更加生动鲜明。而“天孙天孙,何为今兮学且难”则流露出对当今学习环境的不满与困惑,正如古代文化的传承在现代社会中变得艰难。最后一句“负星明而东游闲闲”更是表现出一种洒脱的态度,诗人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愿意随意游荡,享受生活的悠闲。
逐句解析:
曲阜国,尼丘山。
周公邈难问,夫子犹启关。
履风雩兮若见,
游夏兴兮鲁颜。
天孙天孙,何为今兮学且难,
负星明而东游闲闲。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述,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现代学习环境的思考,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曲阜是哪个文化的发源地?
诗中提到的“周公”指的是谁?
诗人对当今学习环境的态度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将《怀鲁》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进行对比,王之涣的作品同样充满了对历史的思索和文化的追求,但其表现手法更为直白,更多强调个人的感受与自然的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