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8:31: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31:37
作者: 元稹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嵩山老僧披破衲,
七十八年三十腊。
灵武朝天辽海征,
宇宙曾行三四匝。
初因怏怏薙却头,
便绕嵩山寂师塔。
淮西未返半年前,
已见淮西阵云合。
在嵩山的老和尚披着破旧的袈裟,
已经生活了七十八年,经历了三十个冬夏。
在灵武朝天的辽阔海域征战,
宇宙间曾走过三四次的环游。
最初因为心中不快,剃去了头发,
就绕着嵩山的寂静师父塔走。
在淮西还没返回半年前,
已然看见淮西的阵云聚集。
本诗提及了老僧和师父塔,反映了佛教文化和道家思想中的隐逸与修行。同时,诗中提到的“灵武”与“淮西”则可能指代历史上的征战与动乱,暗示社会动荡与个人修行的对比。
作者介绍: 元稹,字和卿,号微之,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与白居易齐名,主张诗应贴近生活。元稹的作品多关注人情世态,情感真挚,常带有社会批判。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代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写老僧的修行与世态的变化,表达了对人生、战争和修行的思考。
《志坚师》是元稹的一首典型作品,诗中通过老僧的形象,展现了修行者在动荡时代的坚持与孤独。首联通过“嵩山老僧披破衲”描绘了僧人的清贫与执着,紧接着以“七十八年三十腊”强调了他漫长的修行经历,表现出时间对人的磨砺。接下来的句子则转向历史背景,提到“灵武朝天辽海征”,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关切,也隐喻了个人在大时代背景下的无奈与挣扎。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剃发和绕塔的行为,表现出内心的挣扎与寻求安宁的渴望。尤其是“淮西未返半年前,已见淮西阵云合”,让人感受到战争的临近和个人命运的交织,既反映了历史的沉重,也映射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思考。整首诗在平淡中透出深邃,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老僧的形象,探讨了修行与历史的关系,表达了对人生无常、战争动荡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渴求。
诗词测试:
“嵩山老僧披破衲”中“破衲”的意思是:
A. 新衣
B. 破旧的僧衣
C. 华丽的服装
D. 衣服的颜色
诗中提到“灵武”,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古代地名
C. 一位诗人
D. 一种乐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元稹与白居易的作品均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但元稹更侧重于个体内心的挣扎与思考,而白居易则更注重社会的直接批判与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