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苦吟》

时间: 2025-05-07 08:14:08

诗句

蚁无秋衣雁有裘,霜天谋食各自愁。

雁声寒死叫不歇,蚁膝冻僵行复休。

先生苦吟日色晚,老铃来催吃朝饭。

小儿诵书呼不来,案头冷却黄齑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14:08

苦吟

原文展示

蚁无秋衣雁有裘,霜天谋食各自愁。
雁声寒死叫不歇,蚁膝冻僵行复休。
先生苦吟日色晚,老铃来催吃朝饭。
小儿诵书呼不来,案头冷却黄齑面。

白话文翻译

蚂蚁没有秋衣,鹅雁穿着皮裘,
在霜天中各自为生计而忧愁。
鹅雁的叫声寒冷得让人心痛,
蚂蚁的膝盖冻僵了,行走也停下。
老师在黄昏时分苦苦吟唱,
老钟催促他吃早饭。
小孩诵读书声却没有回应,
案头的黄齑面已经冷却。

注释

字词注释

  • 蚁无秋衣:蚂蚁没有秋天的衣物,形容生存艰难。
  • 雁有裘:雁有皮衣,指雁的生活相对较好。
  • 霜天:指寒冷的天气。
  • 雁声寒死:形容雁叫声刺耳,令人感到寒冷。
  • 苦吟:指艰难的吟唱,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
  • 黄齑面:一种用黄豆或米做成的面食。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通过蚂蚁和雁的对比,表现了不同生物在寒冷季节中的生存状态,反映出诗人对人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阮亭,南宋著名诗人之一。他以山水诗和咏物诗著称,风格清新,语言生动,尤以描绘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见长。

创作背景

《苦吟》作于诗人晚年,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民生困苦。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界生物的艰辛,反映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和对生活的感叹。

诗歌鉴赏

《苦吟》是杨万里在晚年创作的一首诗,诗中通过对蚂蚁和雁的描写,生动地刻画了生存的艰难。开头两句“蚁无秋衣雁有裘”通过对比,展现了不同生物在严酷的霜天中各自的生存困境。蚂蚁没有保暖的衣物,雁却有厚重的裘皮,反映了自然界的不均衡和生物间的差异。

接下来的“雁声寒死叫不歇,蚁膝冻僵行复休”则用生动的语句描绘了寒冷带来的痛苦,雁的叫声甚至让人感到生理上的不适,蚂蚁冻得无法行走,显露出自然环境的无情。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个人,"先生苦吟日色晚"则透露出诗人在创作的孤独和无奈,老钟催促他吃饭,体现了生活的琐碎与现实的压力。最后一句“小儿诵书呼不来,案头冷却黄齑面”则在描绘家庭生活时流露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的感悟,也有对人自身处境的深切反思,展现了杨万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蚁无秋衣雁有裘:采用对比手法,突出蚂蚁与雁在生存条件上的差异,暗指人们在生活中的不同遭遇。
  2. 霜天谋食各自愁:描绘了生物在寒霜天气中为生存而烦恼的情景,揭示了生存的艰难。
  3. 雁声寒死叫不歇:运用夸张的语气,表现雁的叫声在寒冷中显得更加刺耳,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
  4. 蚁膝冻僵行复休: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蚂蚁因寒冷而停下的景象,象征着无奈与绝望。
  5. 先生苦吟日色晚:转向自我,表露出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苦闷,时间的流逝让他感到无力。
  6. 老铃来催吃朝饭:生活的琐事与创作之间的冲突,体现出诗人对现实的无奈。
  7. 小儿诵书呼不来:小孩的读书声未能传入耳中,暗示诗人对家庭生活的疏离感。
  8. 案头冷却黄齑面:生活的琐碎和冷清,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孤独。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蚂蚁与雁的对比,突出不同生物的生存状态。
  • 拟人:将蚂蚁和雁赋予感情,使其生动形象。
  • 夸张:如“雁声寒死”,加强了寒冷的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意在表现人与自然的斗争,以及在生活琐事中流露出的苦闷。诗人通过对比和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艰辛与微小,反映了生活中的无奈。
  • :象征自由与高贵,然而在严寒中也显得无助。
  • 霜天:代表着冷酷的自然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
  • 铃声:象征生活的琐碎与对现实的提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杨万里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黄齑面”是什么?

    • A. 一种水果
    • B. 一种面食
    • C. 一种饮料
    • D. 一种蔬菜
  3. 诗中“蚁无秋衣雁有裘”体现了什么样的对比?

    • A. 生活的贫富差距
    • B. 自然环境的变化
    • C. 个人情感的不同
    • D. 文化的差异

答案

  1. B. 杨万里
  2. B. 一种面食
  3. A. 生活的贫富差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同样描绘了生存的艰难与对生活的感慨。
  • 《静夜思》(李白):表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登高》(杜甫):描绘自然与人生的艰辛,情感更为激昂。
  • 《秋夕》(白居易):同样反映了季节的变化与生活的无奈。

通过对比,二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表达的方式和风格有所不同。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惜余春慢 和鲁逸仲 惜双双令 惜双双令 惜双双令 渔父家风 渔父 渔父家风 玄武湖 渔父家风 为阮亭题红梅雪岸图 渔父家风 过西塞山访张志和旧隐不得 渔父家风 赠梁溪赵叟 捣练子令·遁圃倩环为绘扇面,并属我题词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细意 亠字旁的字 生字旁的字 遐永 随风逐浪 贾殃 袅袅婷婷 南阳 乛字旁的字 顶大 婵娟此豸 包含貀的词语有哪些 采字旁的字 旌旗蔽空 兵强马壮 色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