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过仙都徐氏山居 其二》

时间: 2025-05-04 03:42:45

诗句

四海无尘战马闲,稻梁桑柘绿回环。

不知尽是君王力,华屋重重对好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42:45

原文展示:

四海无尘战马闲,
稻梁桑柘绿回环。
不知尽是君王力,
华屋重重对好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居图景:四方大地没有尘埃,战马悠闲自在地休息;稻谷、谷物、桑树和柘树交错成绿意盎然的景象。作者感叹,这一切的美好,竟是出于君王的权势和财富,华丽的房屋层层叠叠地矗立在美丽的山前。

注释:

  • 四海无尘:四面八方没有尘埃,形容环境清幽。
  • 战马闲:战马没有战斗,形容气氛安宁。
  • 稻梁桑柘:指农作物和树木,象征丰收的景象。
  • 华屋重重:华丽的房屋层叠,表示奢华的建筑。
  • 君王力:指君王的权力和财富。

典故解析:

此诗无特定典故,但诗中“君王力”可以联想到历史上许多君王利用财富和权力来修建豪华的居所,以显示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邦献,宋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但以其精炼的诗风和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描写而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安宁的环境中,可能是在山中隐居时所作,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权力和财富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富饶的生活场景。开篇的“四海无尘战马闲”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表达了对自然和谐生活的赞美。而后面的“稻梁桑柘绿回环”,则通过具体的农作物描绘出勃勃生机,仿佛让人感受到丰收的喜悦和生活的富足。

而最后两句引入了“君王力”的主题,诗人以此反思权力和财富对生活的影响。尽管山水环绕,景色宜人,但这些美好的事物其实是依靠君王的权力和财富所建立的,隐含了对权力滥用的警惕和对自然本真的渴望。整首诗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也引发读者对社会环境和人生态度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四海无尘战马闲:描绘了一个清新的环境,没有尘埃,战马也显得悠闲,表现出和谐安宁的状态。
  2. 稻梁桑柘绿回环: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的丰饶,绿色的农田和树木交错在一起,生机盎然。
  3. 不知尽是君王力:感叹这些美好的环境和景象,实际上是由于君王的权力和财富所带来的。
  4. 华屋重重对好山:华丽的房屋层叠在一起,与美丽的山景相对比,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战马闲”与“华屋重重”,形成了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暗示自然的美好与君王的权力之间的关系。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权力和财富的深刻反思。诗人似乎在思考,真正的美好生活是否应该依赖于权力的建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四海无尘:象征着宁静、和谐的自然环境。
  • 战马:象征着战争与和平的对比。
  • 稻梁桑柘:代表丰收和自然的富饶。
  • 华屋:象征着人类的建筑与权力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A. 尘土飞扬
    B. 清新宁静
    C. 战争频繁

  2. “华屋重重”是对什么的描绘? A. 自然景观
    B. 奢华的建筑
    C. 农田

  3. 诗中提到的“君王力”主要指什么? A. 自然力量
    B. 权力和财富
    C. 农民的辛勤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李邦献的作品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在题材上都有山居生活的描写,但李邦献更加强调了权力与财富对自然景观的影响,而王维则更专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前者带有一丝反思,后者则充满了宁静的诗意。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立春 送刘仲子就试 其二 次韵郑总干 观池中鸂鶒逐其自外来者 九日寄汪澄甫 溪行 早春山中 雪后梅边 清明日舟次吴门 次韵程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横头横脑 输服 殳字旁的字 包含谫的词语有哪些 入品用荫 士字旁的字 缛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瞽卜 日角龙颜 马字旁的字 到处碰壁 唯利是求 糸字旁的字 竺干服 肀字旁的字 须发 打公司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