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景定癸亥特旨以布衣陈随隐除东宫掌书作贺之》

时间: 2025-07-27 11:52:18

诗句

吟笔何须管用银,日供譔述圣恩新。

只今已脱凡尘去,便作金丹换骨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1:52:18

原文展示

吟笔何须管用银,日供譔述圣恩新。
只今已脱凡尘去,便作金丹换骨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写作的笔墨何必用银子来制作,日复一日地奉献新颖的圣恩文辞。如今我已脱离了世俗的纷扰,化作一种金丹,重塑我的身体。

注释

  • 吟笔:吟诵的笔,指写诗作词的工具。
  • 管用银:不必使用银子,意在强调笔墨的价值。
  • 圣恩:指皇帝的恩泽或朝廷的赏识。
  • 脱凡尘:离开尘世的烦恼和羁绊。
  • 金丹:道教中的一种神秘物品,象征着长生不老或重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舜选,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曾担任过东宫掌书,受到皇帝的器重。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蕴含哲理,尤其喜爱道教思想,作品多反映个人的情感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癸亥年,作者在这年受到皇帝的特别恩宠,因而写下此诗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诗中透露出对仕途的淡然与对道教理想的追求,体现了他对个人价值与社会地位的反思。

诗歌鉴赏

钱舜选的《景定癸亥特旨以布衣陈随隐除东宫掌书作贺之》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开头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写作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物质的奢华,而在于内心的真实感受和对圣恩的敬仰。诗人以“银”象征物质,暗示在追求艺术与表达时,不应受限于物质条件,而应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接下来的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脱和对自我蜕变的渴望。诗人通过“脱凡尘”和“金丹”两词,传达出他向往道教理念,追求长生与超脱的愿望。这种对生命的再造与重生,正是诗人的理想追求,也是对自身存在意义的思考。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宁静而又深邃的,诗人以淡然的态度看待世俗的荣华富贵,表现出一种超然脱俗的气质。通过简练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诗人成功地勾勒出一种理想的精神境界,给人以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吟笔何须管用银

    • 意思是写作的工具不必用奢华的银制品,强调写作本身的价值。
  2. 日供譔述圣恩新

    • 每天都在奉献新的文辞来表达对皇帝恩泽的感激,体现作者的忠诚与奉献。
  3. 只今已脱凡尘去

    • 现在我已经远离了世俗的烦恼,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4. 便作金丹换骨人

    • 形容自己像金丹一样,渴望重生,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银”和“圣恩”形成对比,突出物质与精神的不同价值。
  • 比喻:将写作比作“金丹”,暗示重生与超脱。

主题思想

这首诗传递了对物质和精神的思考,强调精神追求的重要性,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和对道教理想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吟笔:象征写作与创作。
  • :象征奢华与物质。
  • 圣恩:象征权力与地位的象征。
  • 金丹:象征重生与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吟笔”指的是什么? A. 诗人的名字
    B. 写作的工具
    C. 书法作品

  2. “金丹”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超脱与重生
    C. 权力

  3. 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态度是? A. 渴望追求
    B. 超然淡泊
    C. 忧虑重重

答案: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强调了人生的无常与奋斗,展现出一种沉重的情感;而钱舜选的诗歌则更倾向于淡然与超脱,表现出对精神追求的向往,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道教文化与中国文学》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摸鱼儿 和元遗山《雁邱》 摸鱼儿 题荷池晚泛图 摸鱼儿 送侄谦甫出山 摸鱼儿五首 其二 摸鱼儿 摸鱼儿·柔坚居士属遥题釜麓归耕图 摸鱼儿(丙午归田,严滩褚孺奇席上赋) 摸鱼儿 寄卢文子 摸鱼儿 用稼轩韵赋别 摸鱼儿 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奋疾 反气 以是为恨 提土旁的字 豪门 眉睫之祸 文字旁的字 心不应口 两点水的字 玄字旁的字 包含鹍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顾的词语有哪些 搦管操觚 门字框的字 施丹傅粉 裁月镂云 欠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夕寐宵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