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2:06:18
吏民莫扳援,歌管莫凄咽。
吾生如寄耳,宁独为此别。
别离随处有,悲恼缘爱结。
而我本无恩,此涕谁为设。
纷纷等儿戏,鞭?登遭割截。
道边双石人,几见太守发。
有知当解笑,抚掌冠缨绝。
父老何自来,花枝袅长红。
洗盏拜马前,请寿使君公。
前年无使君,鱼鳖化儿童。
举鞭谢父老,正坐使君穷。
穷人命分恶,所向招灾凶。
水来非吾过,去亦非吾功。
古汴従西来,迎我向南京。
东流入淮泗,送我东南行。
暂别还复见,依然有余情。
春雨涨微波,一夜到彭城。
过我黄楼下,朱栏照飞甍。
可怜洪上石,谁听月中声。
前年过南京,麦老樱桃熟。
今来旧游处,樱麦半黄绿。
岁月如宿夕,人事几反覆。
青衫老従事,坐稳生髀肉。
联翩阅三守,迎送如转毂。
归耕何时决,田舍我已卜。
卜田向何许,石佛山南路。
下有尔家川,千畦种秔稌。
山泉宅龙蜃,平地走膏乳。
异时亩一金,近欲为逃户。
逝将解簪绂,卖剑买牛具。
故山岂不怀,废宅生蒿穞。
便恐桐乡人,长祠仲卿墓。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2:06:18
《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五首》 作者:苏轼
吏民莫扳援,歌管莫凄咽。
吾生如寄耳,宁独为此别。
别离随处有,悲恼缘爱结。
而我本无恩,此涕谁为设。
纷纷等儿戏,鞭登遭割截。
道边双石人,几见太守发。
有知当解笑,抚掌冠缨绝。
父老何自来,花枝袅长红。
洗盏拜马前,请寿使君公。
前年无使君,鱼鳖化儿童。
举鞭谢父老,正坐使君穷。
穷人命分恶,所向招灾凶。
水来非吾过,去亦非吾功。
古汴従西来,迎我向南京。
东流入淮泗,送我东南行。
暂别还复见,依然有余情。
春雨涨微波,一夜到彭城。
过我黄楼下,朱栏照飞甍。
可怜洪上石,谁听月中声。
前年过南京,麦老樱桃熟。
今来旧游处,樱麦半黄绿。
岁月如宿夕,人事几反覆。
青衫老従事,坐稳生髀肉。
联翩阅三守,迎送如转毂。
归耕何时决,田舍我已卜。
卜田向何许,石佛山南路。
下有尔家川,千畦种秔稌。
山泉宅龙蜃,平地走膏乳。
异时亩一金,近欲为逃户。
逝将解簪绂,卖剑买牛具。
故山岂不怀,废宅生蒿穞。
便恐桐乡人,长祠仲卿墓。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离开徐州前往南京的感受。诗中提到,官民之间无须互相搀扶,音乐不必再悲切。我的生命如同寄居,何必因这次离别而感到悲伤。离别是常有的事,痛苦是由情感牵绊而来。而我与这些人并无深厚的恩情,我的泪水又是为何而流呢?周围的人们像是在玩戏,马鞭一挥就被割断。路边的石人,偶尔见太守的身影。若有人能够理解,便会笑着拍手,冠缨也就解开了。
父老乡亲为何而来,花枝摇曳,长长的红条。洗盏敬马前,祝愿使君长寿。前年没有使君,鱼虾化作了儿童。举鞭向父老致意,正坐使君却是穷困的。穷人命运艰难,所向皆招灾祸。水流来并非我的错,去也不是我的功劳。古汴河从西而来,迎我走向南京。水流东入淮河与泗河,送我东南的行程。
暂时的离别仍会再见,依旧留有情愫。春雨带来微波,一夜之间到达彭城。经过我黄楼下,朱栏映照着高楼。可怜洪山上的石头,谁来听那月中的声音。前年我经过南京,麦子成熟樱桃熟。如今再到旧游之地,樱花与麦子半黄半绿。岁月像宿夕,人生几度反复。青衫老者仍在,坐稳身子长肉。纷纷阅过三任守官,迎送如同转动的车轮。归耕何时才能决定,田舍我已经选好。选田向何处去,石佛山南路。下面有你家川,千畦种稻谷。山泉如同龙蜃,平地流出乳液。往日亩产一金,现在想要逃避户籍。将要解开簪子,卖剑买牛具。故乡岂能不怀念,废宅长满蒿草。唯恐桐乡的人们,长久供奉仲卿的墓。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常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他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风波,作品中充满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苏轼从徐州前往南京的途中,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离别的感慨。在经历了政治上的波折后,苏轼在流亡中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反思。
《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五首》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思考的诗作。诗中,苏轼通过描写离别的情景,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诗的开头,诗人提到官民之间的关系,借此引出离别的主题,表现出一种无奈和对人情冷暖的观察。
随着诗句的推进,苏轼逐渐展现出他与故乡的深厚情感。每一个意象都富有生活气息,如“春雨涨微波”、“过我黄楼下”等,描绘了苏轼的故乡风貌,既有自然的美,又蕴含着人情的温暖。尤其在提到“前年过南京,麦老樱桃熟”时,诗人回忆往昔,感受到岁月的无情与流逝。
整首诗在结构上有条理,通过时间的推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沉淀与成熟,最终回归到对未来的展望与希望。苏轼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使这首诗不仅仅是离别的叹息,更是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离别的主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思考。苏轼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并最终回归到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吾生如寄耳”,表示什么?
苏轼在诗中描绘了哪些自然景象?
诗中提到的“仲卿墓”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