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灵山寺》

时间: 2025-04-27 15:22:46

诗句

杖锡当年谒翠微,灵山风景世间稀。

白莲香绽随流水,丹荔阴浓蔽夕晖。

古冢已闻曾化镜,新亭犹想旧留衣。

宦游几度成追忆,此日登临那忍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22:46

原文展示:

杖锡当年谒翠微,灵山风景世间稀。
白莲香绽随流水,丹荔阴浓蔽夕晖。
古冢已闻曾化镜,新亭犹想旧留衣。
宦游几度成追忆,此日登临那忍归。

白话文翻译:

当年我手持锡杖,前往翠微山拜访,灵山的风景在世间是非常稀有的。
白莲的香气在流水中绽放,丹荔的浓荫遮蔽了夕阳的余晖。
古老的坟冢已经听说曾经有过镜子,新建的亭子仍然让我想起旧时的衣衫。
我在官场游历了几次,如今的回忆却让我难以忍受离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杖锡:持有锡杖,通常为僧侣的标志。
  • 翠微:指青翠的山,常用来形容秀美的风景。
  • 灵山:灵秀的山,特指风景名胜。
  • 白莲:象征纯洁和高雅的莲花。
  • 丹荔:指红色的荔枝,象征丰收和美好。
  • 古冢:古老的坟墓,可能有历史故事。
  • 化镜:指古代传说中的镜子,寓意追忆或变迁。
  • 宦游:指在官场的游历和生活。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古冢”可能与历史人物的传说相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化。“化镜”则可能源于古代对镜子的神秘寓意,象征着记忆、反思和过去的印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萧龙,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诗词清新脱俗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灵山寺》写于作者在官场游历期间,表达了对灵山风景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往昔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灵山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从“杖锡当年谒翠微”一句看,诗人以亲身经历引入,直接表达对灵山之行的怀念。接下来的“白莲香绽随流水,丹荔阴浓蔽夕晖”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灵山的美丽,白莲的清香和荔枝的浓荫交相辉映,形成一幅和谐的自然画面。

然而,随着诗歌的深入,情感逐渐转向追忆与感伤。“古冢已闻曾化镜,新亭犹想旧留衣”这两句,诗人通过古冢和新亭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溯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令人感受到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最后一句“宦游几度成追忆,此日登临那忍归”则将情感推向高潮,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不舍,既有对过去的留恋,也有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杖锡当年谒翠微:诗人回忆自己手持锡杖拜访翠微山的情景,表达出一种亲切的感情。
  2. 灵山风景世间稀:灵山的美景在世间是极为稀有的,强调了其独特性。
  3. 白莲香绽随流水:白莲在流水中绽放,香气四溢,描绘出自然的美丽。
  4. 丹荔阴浓蔽夕晖:荔枝的浓荫遮住了夕阳的光辉,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5. 古冢已闻曾化镜:古老的坟冢似乎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暗示历史的流逝。
  6. 新亭犹想旧留衣:新建的亭子让人想起过去的衣衫,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
  7. 宦游几度成追忆:在官场的游历让人不禁追忆往事,感叹时间的流逝。
  8. 此日登临那忍归:此刻登高望远,让人难以忍心离去,流露出对自然和过去的留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古冢比作历史的见证,展现时光的流逝。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古冢已闻”赋予古冢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为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与对历史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往昔的深情回忆,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美好瞬间的珍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灵山:象征自然的美丽与灵性。
  • 白莲:象征纯洁、理想和美好的事物。
  • 丹荔:象征丰收与生活的美好。
  • 古冢:象征历史的沉淀与人事的变迁。
  • 新亭:象征新的开始与对过去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手持什么前往翠微山?
    A. 拐杖
    B. 杖锡
    C. 书卷

  2. 诗中提到的“白莲”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纯洁
    C. 权力

  3. “宦游几度成追忆”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自然风光
    B. 过去的生活
    C. 官场的权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与感慨。
  • 王维《山居秋暝》: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生哲理的结合。

诗词对比:
在萧龙的《灵山寺》中,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交织,体现出一种深邃的哲思;而王维的《山居秋暝》则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表现出一种宁静的美感。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风格和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选》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代诗词发展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依韵和文鉴师赠别 和端式上人十咏其三寒溪石 重答和永叔 戊子正月二十六日夜梦 依韵和行之都官芭蕉诗 十三日雪后晚过天汉桥堤上行 和悲如晦雨中过甚亡兄易居 咏宋中道宅棕榈 留别乐和之 赠月上人弹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炒买炒卖 撞阵冲军 能开头的成语 脸青鼻肿 蛞蝼 包含轲的词语有哪些 幺字旁的字 荒郊野外 诙辞 心忙意急 无字旁的字 响震失色 水字旁的字 回向 绨袍恋恋 赤字旁的字 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