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晋公子奔狄图邀端父御史同赋》

时间: 2025-08-04 08:34:37

诗句

杌隉居蒲日,艰难奔狄时。

天方兴伯者,数子实从之。

岁久丹青暗,人贤简册悲。

至今绵上路,犹忆介之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4 08:34:37

原文展示: 杌隉居蒲日,艰难奔狄时。天方兴伯者,数子实从之。岁久丹青暗,人贤简册悲。至今绵上路,犹忆介之推。

白话文翻译: 在蒲地居住的日子不安定,奔向狄国的时刻充满艰难。天意正兴起一位领袖,几位贤士确实跟随他。岁月久远,画卷上的色彩已暗淡,贤人的事迹在简册中令人悲伤。直到今天,绵上的道路上,人们仍然怀念介之推。

注释:

  • 杌隉(wù niè):不安定,摇晃不稳的样子。
  • 蒲:地名,指晋国的一个地方。
  • 狄:古代中国北方的民族。
  • 兴伯者:指兴起的一位领袖或君主。
  • 数子:几位贤士。
  • 丹青:指绘画,这里比喻历史记载。
  • 简册:古代记录文字的竹简。
  • 绵上:地名,指绵山一带。
  • 介之推: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因忠诚而被后人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孟頫(1254-1322),元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浙江湖州人。他的书画作品影响深远,诗文亦有很高成就。此诗描绘了晋公子重耳在流亡时期的艰难历程,以及后人对忠臣介之推的怀念。

创作背景: 此诗是赵孟頫为一幅描绘晋公子重耳奔狄的历史画卷所作的题诗。通过诗中的历史典故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忠诚精神的赞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晋公子重耳在流亡时期的艰难历程,以及后人对忠臣介之推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忠诚精神的赞颂。诗中“杌隉居蒲日,艰难奔狄时”描绘了重耳流亡的艰辛,而“天方兴伯者,数子实从之”则展现了贤士们对领袖的忠诚追随。最后两句“至今绵上路,犹忆介之推”则深情地表达了对忠臣介之推的怀念,体现了忠诚精神的不朽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杌隉居蒲日”:描绘晋公子在蒲地居住时的不安定状态。
  2. “艰难奔狄时”:描述晋公子奔向狄国的艰难历程。
  3. “天方兴伯者”:天意正兴起一位领袖或君主。
  4. “数子实从之”:几位贤士确实跟随这位领袖。
  5. “岁久丹青暗”:岁月久远,历史记载已变得模糊。
  6. “人贤简册悲”:贤人的事迹在简册中令人悲伤。
  7. “至今绵上路”:直到今天,绵山一带的道路上。
  8. “犹忆介之推”:人们仍然怀念介之推。

修辞手法:

  • 比喻:“丹青暗”比喻历史记载的模糊。
  • 对仗:“杌隉居蒲日,艰难奔狄时”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晋公子重耳的流亡历程和后人对忠臣介之推的怀念,赞颂了忠诚精神的不朽价值,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忠诚精神的赞颂。

意象分析:

  • “杌隉”:不安定的意象,描绘了晋公子流亡时的不稳定状态。
  • “丹青暗”:历史记载模糊的意象,表达了岁月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 “绵上路”:地理意象,象征着忠臣介之推的不朽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杌隉居蒲日”描绘了晋公子在哪里的不安定状态? A. 蒲地 B. 狄国 C. 绵上 答案:A

  2. “天方兴伯者”中的“伯者”指的是什么? A. 一位领袖 B. 一位贤士 C. 一位画家 答案:A

  3. 诗中提到的“介之推”是哪个时期的人物? A. 春秋时期 B. 战国时期 C. 汉代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左传》中关于晋公子重耳的记载。
  • 《史记》中关于介之推的记载。

诗词对比:

  • 与《左传》中对晋公子重耳的描述对比,分析赵孟頫诗中的艺术加工和情感表达。
  • 与《史记》中对介之推的描述对比,探讨赵孟頫诗中的历史视角和情感渲染。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左传》
  • 《史记》
  • 《赵孟頫全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村野 乾封驿早行 纵笔三首 其三 养生 怀旧用昔人蜀道诗韵 村居初夏 秋日杂咏 五月七日夜梦中作 赠枫桥化城院老僧 寓天庆观有林使君年八十七方烧丹云一桼米大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毋字旁的字 楼桑里 工瞽 鹿字旁的字 列巴圈 包含衢的词语有哪些 实至名归 处之夷然 鲤鱼 包含毡的成语 乛字旁的字 石字旁的字 飠字旁的字 贪夫狥利 治不忘乱 白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洗垢匿瑕 飞流短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