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52: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52:40
摸鱼子
锡鬯将行,寄同山夫子
作者: 沈皞日 〔清代〕
少年时胸中何等,愿同天子相见。
玉墀珠箔明光里,真有布衣行遍。
经别殿。最好是红灯视草人归院。
紫泥共羡。但旧巷清和,苔钱榆荚,冷却画梁燕。
钓矶在,莫更江花留恋。
迢迢醉里犹远。草堂收拾征衫去,双饮湖山离宴。
杉青畔。又还向城南倦圃商春晚。
渌波深浅。趁细草新蒲,仙舟并发,京口晓风便。
在年轻时我心中有怎样的理想,渴望能够与天子相见。
在明亮的玉阶与珠帘之下,真有一个布衣在四处游历。
经过别殿时,最美的景象是红灯下看草人归来。
紫泥的酒共我羡慕,但旧巷里清静和谐,苔藓与榆树的种子,冷却了画梁上的燕子。
钓鱼的矶头在哪里,莫再留恋江边的花。
在遥远的醉意中依然觉得远离。草堂整理好衣衫,准备与友人共饮湖山的离宴。
在杉树青翠的地方,又回到城南的闲适园中商谈春天的晚景。
在清澈的波浪深浅之间,趁着细草与新蒲,仙舟并发,京口的晓风正好。
作者介绍:沈皞日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可能是在诗人内心对理想与现实的思索之际写成,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
《摸鱼子》是一首充满理想与现实对比的诗歌。诗人通过对年轻时理想的回忆,表达了对当时生活的向往和对现状的反思。诗的开头描绘了年轻时渴望与天子相见的豪情,反映出一种朝气蓬勃、向上向善的精神。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对奢华场景的描述,形成了对比,显示出布衣的生活与天子的距离。
诗中提到的“紫泥共羡”,不仅是对美酒的向往,也隐含了对闲适生活的追求。这种追求与后文的“草堂收拾征衫去,双饮湖山离宴”形成了呼应,展现了诗人向往的隐逸生活。接下来,诗人又提到“城南倦圃商春晚”,进一步表现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与对繁华的厌倦。
整首诗以丰富的意象,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追求,传达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与对现实生活的淡然接受,表现了深沉而又豁达的人生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紫泥”主要指什么?
诗中“最好是红灯视草人归院”中的“草人”主要象征什么?
诗人表达对什么样生活的向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